溫州洞頭:創新容錯機制 專窗破解審批難題

“沒想到兩棟民宿真能合辦一張証,讓我們順利創成了洞頭首家省級金宿。”近日,溫州洞頭一間民宿老板林環環捧著嶄新的特種行業許可証感慨道。這個突破性審批案例,源自洞頭新推行的“辦不成事”兜底容錯機制。自2024年12月實施以來,已破解民宿特種許可二証合一、遺產房補辦驗收免公証等74個“難題”,讓“不可能”變為“辦得成”。
2024年,洞頭創新探索容錯機制在企業疑難問題化解的運用,累計為企業辦結疑難事項83件。當年底,又印發《洞頭區推進政務服務領域“辦不成事”兜底服務的實施方案(試行)》,繼續將該機制拓展升級,運用到企業和群眾“辦不成事”問題處置過程中。
此前,該民宿在申報省級金宿評審時,因兩棟獨立建筑需合並辦証而遭遇審批難題。面對僅剩一周的申報窗口期,林環環通過“辦不成事”窗口求助。“洞頭過往僅能辦理獨棟民宿特種行業許可証,沒有兩棟合並審批先例。”洞頭區政務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面對這一問題,窗口召集多部門會商並參照外地經驗,最終啟動容錯備案機制,公安窗口3日內完成洞頭首例兩棟民宿“一張特種許可証”審批。
在洞頭區政務服務中心一樓,“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標識格外醒目。這裡集納了企業群眾反映和各部門轉來的“疑難雜症”,工作人員正在根據問題難易程度梳理手頭上的“辦不成事”事項,並制定分類交辦表。“過去,許多職能邊界不清、跨部門,新行業催生的新業務,包括一些歷史遺留問題等,都很容易存在部門間‘踢皮球’現象。現在專窗牽頭、部門聯動,復雜問題嚴格限定7到15天內辦結。”
剛辦妥父親遺留房產驗收手續的林先生說:“本以為要花一大筆錢和很長時間辦理公証,沒想到在窗口協調指導下,街道免除了公証材料,這樣的改革真辦到了群眾心坎上。”
創新舉措背后少不了一套嚴密的容錯體系和立體保障機制。洞頭聚焦高效便民、為企服務、項目審批、改革創新等領域,細化14個窗口“辦不成事”容錯場景﹔常態化對容錯備案、特事特辦窗口和經辦人開展暖心回訪,形成“容錯—試錯—創優”的良性循環,探索實施容錯機制與干部選拔任用、權利保護等配套機制,助推窗口干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