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巧用“繡花針” 寧波江北織就基層自治新圖景

王佳輝
2025年05月07日08:45 | 來源:中國寧波網
小字號

  居民樓的智慧門禁系統,全天候守護居民安全﹔多功能活動區內,老人對弈、孩童嬉戲……近日,記者在寧波市江北區庄橋街道濱江社區海外灘小區9號樓門廳內,看到了這番溫馨場景。這個曾經設施陳舊、居民常常抱怨的“問題門廳”,如今已煥然一新。

  蝶變源自濱江社區推行的“我論我事5654”協商工作模式。社區聯合業委會、物業和業主代表,依托9號樓微信群搭建了協商平台。從環境設計到功能布局,從預算制定到方案落實,居民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充分討論,最終形成改造方案。這場“家門口的民主實踐”既強化了鄰裡紐帶,又激活了居民自治的內生動力。

  像這樣生動的社區“微景觀”,正是江北“北岸和·全域治”工程結出的“碩果”。自2024年2月江北區委社會工作部成立以來,該區在基層治理領域持續創新,相繼推出“文小社”“鷺林工作法”等特色治理品牌,並在全市范圍內率先建立了社會工作觀察站,持續革新基層治理范式。

  專業人才培育為治理創新注入動能。2024年以來,江北通過區級大課堂、導師帶徒等培訓形式,構建起覆蓋從新入職社工到社區黨組織書記的四級培養體系。目前,該區已培育高級社會工作師1名和省、市、區三級社區領軍人才43名,基層治理人才庫得到持續充實。

  社會協同治理格局漸次成形。2024年11月,文教街道大閘社區創設全市首個社區慈善信托——昆侖大閘社區蜜鄰慈善信托。該項目聯動8家民企、5家社會組織和15家商戶,撬動資金20余萬元,在助餐就醫、法律咨詢等12項服務上惠及居民3000余人次。“我們引入社區‘蜜鄰合伙人’開展公益或低償經營活動,將部分收益注入慈善信托,形成了可持續運作機制。”大閘社區黨委書記林開芳說。

  青年力量正在基層治理中嶄露頭角。在常住人口以青年為主的前江街道星旅社區,社區組建了平均年齡35.3歲的“星青年業委會”,通過“談星事”聯席機制和依托網格群建設的線上“星青年大論壇”,推動年輕人從治理旁觀者轉變為建設主力軍。2025年以來,青年群體已為該社區貢獻治理建議27條,推動解決租房擾民等難題11件。“手機點一點,就能參與社區事務,這種‘即時感’特別契合我們的生活方式。”一名青年居民說。

  “基層治理如同繡花,需要針腳細密、久久為功。”江北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慈城鎮慈湖人家社區的“慈鄰幫幫團”、甬江街道灣頭社區的“安居九條”工作法等基層治理實踐正描繪出現代社區建設的“江北圖景”。2024年,該區成功創建2個省級、5個市級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觀察聯系點。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