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帝文化傳承發展,看麗水如何激發文化創新創造力量——
念念不忘的“回響”

8月6日,剛從縣裡開完會,麗水縉雲縣仙都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章曉華又馬不停蹄地趕到縉雲仙都景區,和工作人員對接景區內黃帝文化標識標牌優化工作。
站在黃帝祠宇門前的院子裡,章曉華極目遠眺:夏日的仙都景區綠意盎然,不遠處的鼎湖峰直刺雲霄,在山水畫卷中一展奇絕風姿,即便是工作日,景區內仍然游人如織。
作為全國唯一以軒轅黃帝名號命名的縣,麗水縉雲縣一直牢記囑托,擔當文化使命,守好筑牢黃帝文化這一重要文化根基,推動黃帝文化在新時代的創新傳承與發展。
2021年,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升格為浙江省政府主辦。作為仙都管委會較為了解黃帝文化歷史的工作人員,章曉華參與了縉雲仙都黃帝祭典部分具體工作。“我內心很激動,祭典升格將使黃帝文化更加聲名遠播,我很榮幸能為此出一份力。”章曉華說。
九九重陽之日,黃帝祠宇內,黃帝像威嚴傲立。隨著司儀宣布“長號鳴天”,祭典大幕拉開。九位號手一起鳴長號5響,表達全體中華兒女對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無限景仰和無比感恩。鼎湖峰后,章曉華靜靜佇立,內心澎湃不已。
從這天起,浙江縉雲與陝西黃陵、河南新鄭真正形成了“三地共祭、三地相當、北陵南祠”的全國軒轅黃帝祭祀格局。
2022年6月,黃帝文化歷史性地寫入了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這些年,縉雲縣實施“傳承和弘揚黃帝文化八項工程”,先后舉辦“百名系列”品牌祭典18場,舉辦了6屆“中國黃帝文化學術研討會”,構建起多層次、跨地域、跨學科的學術交流合作平台。今年5月,首套系統梳理省域文明基因的權威讀本——以《黃帝文化》為代表的浙江文化印記系列叢書正式出版。黃帝文化這張厚重的歷史名片,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時代價值,成為凝聚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
文化建設為了誰、建設什麼樣的文化、怎樣建設文化?
依托黃帝文化,2016年5月,麗水市委明確提出仙都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任務。
2020年1月,仙都景區創成國家5A級旅游景區,實現了麗水國家最高等級景區零的突破。搭乘著“文旅快車”,黃帝文化更加“有形化、年輕化”。
嚴肅表情與可愛姿態極具“反差萌”的文創擺件“黃小帝”,中國傳統色“縉雲色”扎染的包包和絲巾,標志性景觀造型的清涼文創雪糕……走進仙都景區,“把仙氣帶回家”是游客必逛的文創小店。進入暑期以來,該店最忙時單日進店人數破千,日營業額高達3萬余元。
目前,縉雲縣開發的“把仙氣帶回家”等黃帝文化系列衍生文創產品已有100多類270余款。通過創新傳播手段和模式,千年人文始祖形象和故事“走進”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內心,黃帝文化的傳播路徑也越來越廣……
“我知道中國人被稱作炎黃子孫,今天來到這裡能看到軒轅黃帝像,感到非常震撼和激動!”今年4月,來自德國、意大利、法國等16個國家的國際留學生代表走進縉雲,感受秀麗山水,探索南方黃帝文化。聆聽完黃帝典故,瞻仰著黃帝祠宇的庄嚴肅穆,來自法國的留學生BIERENT ELYSE JIENI由衷感嘆。
推動黃帝文化國際人文交流,縉雲縣不斷開展“請進來”活動,與多所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目前共有80多個國家1000多名留學生到縉雲縣沉浸式體驗黃帝文化。今年縉雲縣還獲評全國首批中外青少年縉雲黃帝文化人文研學基地。
“請進來”實地體驗的同時,縉雲縣也在主動“走出去”,推動文化“新三樣”出海。《縉雲:黃帝文化在中國南方的千年傳承》一文被翻譯成英、法、日、韓等多種語言在海外傳播,《從縉雲到巴黎:一把剪刀“裁”出黃帝文化的出海之路》一文被美國聯合通訊社和法國、印尼媒體推介,黃帝文化網文出海閱讀量累計達800余萬次。縉雲黃帝文化標識——鎏金銅龍入選“詩畫浙江×順豐速運”文化聯名包裝之一,每年將有2億件印有“黃帝文化”標識的快遞包裹飛抵全球190余個國家及地區,成為“移動的縉雲黃帝文化名片”。
得益於文旅融合,仙都景區打響了“中國黃帝文化名山”品牌,當地村民也鼓足了“錢袋子”。
進入暑假以來,位於仙都景區入口處附近的六味居農家樂生意愈發好了,業主兼廚師劉敏達圍在灶台前從早忙到晚,一樓大廳的十張大圓桌不斷翻桌,忙碌時一天要接待八九十桌。
“沒有黃帝文化這塊金字招牌,我們就不可能吃上‘旅游飯’。”劉敏達的話語裡充滿了感激。
鼎湖村是仙都景區的核心景區村,他是土生土長的鼎湖村村民,20多年來眼見著村子從老破舊變成大花園。2010年,瞅准商機的劉敏達把自家三層半的樓房改造成了民宿,2015年又增加了餐飲,青菜自給自足,員工都是家裡人。平價服務吸引了諸多上海、杭州等地的老年療養客戶群,生意越做越火,“毛估估一年30萬元肯定有的。”
吃生態飯、念文旅經,景村同美共富的鄉村圖景正在鼎湖村徐徐展開。截至2024年年底,仙都已有民宿農家樂300余家,鼎湖村村集體收入從2021年的77萬元增長到2024年的172萬元。
此外,縉雲縣大力推介黃帝文化研學游、賽事游線路,連續5年舉辦“騎紀中國”黃帝縉雲機車嘉年華及摩友祭典專場活動,連續3年舉辦國內首個以“仙女跑”為主題的女子半程馬拉鬆,每年吸引全球7000多名機車、跑步愛好者參與,推動活動“流量”轉化為消費“留量”,每年帶來4000余萬元的綜合效益。通過傳承弘揚黃帝文化,全縣黃帝文化產業收入已達100余億元。
推動黃帝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了更高的要求。今年8月,麗水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要求彰顯山水人文特質,精繪花園城市畫卷,活化黃帝文化、處州古韻等文化標識,讓文化載體涵養城市氣質。如今的麗水,正走在切實將文化資源流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澎湃增量之路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