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為古老運河穿上“科技鎧甲”

杭州“數智運河”實現一個平台管運河

李嬌儼
2025年08月21日08:43 | 來源:浙江日報
小字號

近日,記者來到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一塊巨大的屏幕映入眼帘,數據如流,纖毫畢現。這就是“數智運河——大運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遺產數智管理系統”,已成古老運河的現代“科技鎧甲”。

綿延千裡的大運河流經8個省市,涉及管理部門眾多,僅杭州市級層面就涉及6個城區、十余個市級部門。“數據統合”是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需要跨越的最大難關之一。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副主任沈鶯告訴記者,加強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的時代要求,推動“數智運河”應運而生。

通過搭建多跨協同大數據平台,“數智運河”實現了與杭州市交通局、市生態環境局等7個部門12類數據的實時共享,按需運用到不同業務系統,打破區域與部門間條塊分割的管理壁壘、信息壁壘,達到“一個平台管運河”的目的。

“一個平台管運河”為基層實現減負。杭州市拱墅區文廣旅體局文保科工作人員鄭雨告訴記者,當突發事件發生后,巡查人員可以立即通過“數智運河”配套的浙政釘“掌上運河”移動端,將時間、地點、事件概況及照片等錄入平台,並以任務單形式派發給相關責任單位聯系人,“一通操作就像發朋友圈一樣簡單”,快速完成調查、認定、處罰等相關工作。所有處置的相關材料也會在第一時間上傳系統,便於后續的跟進處置。

記者了解到,杭州市區兩級直接從事現場巡查的人員總數僅有十余人,在“數智運河”“掌上運河”的助力下,他們在半年內記錄了大運河巡查實況1000多條,真正實現了大運河的精細化管理。

無論是突如其來的災害性天氣,還是節假日的人流高峰,“數智運河”都能迅速識別,及時發出預警,確保應急處置的高效聯動。“我們巡查橋西歷史文化街區時發現,中心集施茶材會公所建筑牆體出現裂隙,於是通過‘數智運河’的外部協作功能發送處置單,產權單位及時查收處置並迅速進行落實。”中心遺產監測部副部長胡朝喬說。

與此同時,“數智運河”建立起一個豐富的大運河(杭州段)監測數據庫。通過將最新檢測數據與歷年數據比對,如同大運河歷年“體檢報告”,工作人員能夠快速對遺產點文物本體的風化、沉降、裂隙等病害以及水質波動問題進行“精准把脈”。“只要動動鼠標,就能調取數據並作可視化呈現。”沈鶯說。

“精准把脈”也得益於數據的精准,能夠在“數智運河”平台中構建一條“孿生運河”。數據採集人員在運河邊架起一台台精准測量設備,通過傾斜攝影測量、大場景三維激光掃描等技術,將拱宸橋、橋西歷史文化街區、西興過塘行碼頭等遺產點的三維場景與監測數據相結合。“通過監測和數據轉化,我們在‘數智運河’平台上實現文物本體的數字孿生,讓監測數據‘活起來、會說話’。”為“數智運河”提供技術支持的企業產品經理趙貝說。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