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秀洲:14000余人背后的“強村富民”故事

“全家從平房搬進樓房,房屋出租月收幾千元﹔原有耕地流轉,每年能拿土地流轉租金﹔騎車5分鐘,就能把孫女送到學校……”如今,嘉興市秀洲區新塍鎮火炬村(社區)的陸正英一家,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2018年,陸正英一家正式搬進火炬花苑小區。“土地流轉租金、房子租金、村裡的分紅、自己的養老金,一年穩穩5萬多元的收入,日子越過越舒坦!”陸正英道出了生活的甜蜜變遷。
日子越過越“甜”的,不止陸正英一家。近年來,火炬村(社區)深入推進“強村富民”集成改革,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抓手,率先打造城鎮居民、新居民共同參與的城鄉融合社區。
曾經的桑蠶田,如今變身整齊樓房與寬敞廣場,火炬花苑內綠樹成蔭、環境宜人,臨街店鋪鱗次櫛比,公共配套一應俱全,村民居住條件全面升級。“多虧政策好,讓我們告別舊屋住樓房,干淨敞亮,生活更方便!”陸正英笑著說。
改革的核心,在於讓村民“進城無顧慮、權益有保障”。秀洲區首創“進城農民登記備案制度”,對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搬遷進城的農民實行居住地登記備案——“備案居民”保留原農村戶籍,僅在戶口本上增加居住地備案信息,土地承包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等原有權益絲毫不受影響。
這一制度不僅讓村民吃下“定心丸”,打消進城顧慮,更讓“上樓”村民享受到更豐富、更高品質的現代社區公共服務與完善的社區管理,真正實現“戶籍留村、服務進城”。截至目前,秀洲區累計完成農民居住地登記備案14000余人。
在公共服務領域,火炬村(社區)的創新舉措讓便利觸手可及。實行政務中心、公安、村(社區)三方合署辦公,設立秀洲區首個鄉鎮“無差別綜合受理窗口”,整合醫保、社保、衛計等132項高頻業務,讓大家在家門口就能辦理各類政務事項。“小到買菜做飯,大到工商登記,小區范圍內5分鐘基本能解決﹔以前要跑鎮上的業務,現在家門口就能辦。”火炬社區黨總支書記柳月河介紹,這一模式大幅節省了村民的時間與精力,提升了服務效率。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還為鄉村發展釋放了空間紅利。村民搬進公寓樓后,火炬村戶均宅基地從1.1畝減少至0.35畝,節余建設用地425畝,節地率超68%﹔人均耕地從1.87畝增加到2.65畝,聯合陡門、富園建成總面積2.37萬畝的萬畝農田,打造農業“標准地”3800余畝。優質的土地資源吸引種業公司落戶,開展育、繁、推一體的稻米種業開發,為農業產業升級注入動能。同時,依托土地流轉、安置房出租等途徑,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大幅增長,口袋越來越富足。
2024年,火炬村(社區)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474.86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7萬元﹔放眼全區,2024年秀洲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0277元,實現了“強村”與“富民”的同頻共振。
“左手田園詩意,右手城市繁華。老百姓享受便利的公共服務,晚飯過后能到田園散步,幸福指數特別高。”柳月河介紹,不遠處的火炬花苑二期建設如火如荼,預計2025年底前交房,將建成28棟高層住宅、1所幼兒園及配套用房,可安置約1200戶居民。如今的火炬村(社區),正朝著更美好的未來闊步邁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