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委書記與政協委員“面對面”協商

日前,一場承載著民智民聲的“面對面”協商在湖州舉行。湖州市委書記陳浩與50名來自市、區、縣的政協委員和界別群眾圍坐一堂,圍繞“加快縮小‘三大差距’,推動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主題深入交流。委員們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綠色共富、以省級中心鎮帶動組團發展、構建青年入鄉新生態、規范強村公司運營、提升農文旅融合水平等方面,提出不少“金點子”。
協商會現場。湖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自2021年8月提出加快建設共同富裕綠色樣本的目標定位以來,浙江湖州始終堅守“最中國”的生態本底、壯大“最綠色”的經濟肌體、雕琢“最幸福”的城市形態、繪就“最美麗”的鄉村畫卷、匯聚“最青春”的人才活水,推動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
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湖州已形成“2+8”高能級產業平台體系。政協委員邱俊建議通過優選引領項目、創新載體建設、改革招商運營模式、健全協調機制等舉措,以機制重構為經濟發展增添動能。他聚焦省級中心鎮建設,細數織裡、練市、新市、泗安、梅溪等鎮的實踐成果,提出需從多層次、多方位發力,以組團模式打通公共服務“最后一公裡”,讓中心鎮真正成為聯動城鄉的關鍵支點。
青年力量被視作激活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如今,越來越多青年才俊扎根湖州鄉土,在桑基魚塘裡耕耘智慧,在白茶園中連接雲端,在古村落裡迸發創意。界別群眾陳鴛鴛呼吁打造青年入鄉發展新范式,讓青年人的新理念、新技術與鄉村資源深度融合,實現青春與沃野的“雙向奔赴”。
這場歷時兩個多小時的協商,不僅是思想交流的平台,更架起了市委與委員、界別群眾的“連心橋”。政協委員的足跡遍布田間地頭、工廠民宿。早在3月,湖州市政協就組織委員赴福建寧德、福州、南平及市內各區縣開展專題調研,借鑒先進經驗,形成了一批針對性較強的建議。
政協委員梅紅建議探索多元經營模式,科學培育“共富點”,推動“強村公司”健康發展﹔政協委員朱文潮提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共享發展成果﹔政協委員於建華建議完善企業職工收入分配制度,助力構建橄欖型社會﹔政協委員丁芳芳聚焦農文旅融合,建議提升運營水平促進鄉村振興﹔政協委員陳舟艷呼吁加強鄉村精准幫扶,確保共同富裕路上“不落一人”。
協商會上,相關部門負責人逐一回應委員關切,積極釋疑解惑並表態落實。民進湖州市委會負責人代表重點提案單位發言,彰顯了各方協同推進的決心。
“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緊扣省、市委決策部署,聚焦‘十五五’規劃、創新湖州建設、民生實事等中心工作,深入調研、協商議政、資政建言,各項工作富有成效。此次協商活動站位高、思考深、落點准,我們將認真梳理、深入分析,把這些‘金點子’切實轉化為工作舉措。”陳浩說。
湖州市政協主席李上葵表示,將持續深化“以市委真重視、政協真努力、委員真給力,來促進政協更努力、市委更重視”的良性循環,依托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勢,發揮協商議政、民主監督等平台作用,主動融入改革發展大局,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政協動能,在新時代展現人民政協的新擔當、新作為。
共識在交流中凝聚,路徑在探討中明晰。湖州正以制度創新和實踐自覺破解“三大差距”,向著共同富裕目標堅定前行。(包玉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