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畜牧業全鏈整合創新突圍

近年來,金華以創新為引擎,突破傳統養殖模式,以全鏈整合鍛造韌性底盤,以村企共贏盤活鄉土資源,以價值躍遷打開增長空間,探索出一條三產融合、城鄉協同的現代化發展路徑。2024年全市畜牧業產值59.12億元,同比增長5.4%。
鏈上發力:
縱橫貫通鍛造產業韌性
在浙江華統肉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豬場,現代化多層立體豬舍顛覆傳統養殖場景——恆溫通風、智能飼喂、糞污循環系統高效運轉,實現人管機器、機器養豬,1個人就可飼養肥豬4000頭。“我們構建了‘飼料加工—生豬養殖—屠宰分割—精深加工—商貿流通’一體化產業鏈。”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省內18座智能豬場聯動全國27家屠宰基地,年出欄生豬310萬頭。”此外,公司引進各種肉制品加工先進設備,年可生產香腸、烤腸、小酥肉等肉制品3萬噸,建立2條規模化火腿生產流水線,年生產火腿80萬條。
當縱向整合遇見橫向拓展,金華市黃氏鵪鶉專業合作社給出了另一種解法。其以金東區曹宅鎮為總部核心,根植本地資源,延伸產業鏈條,輻射帶動省內及福建、安徽、江西等周邊省份,構建“總部統籌+區域分工”的協同體系,實現跨區域資源整合與產業增值。“我們合作社年存欄鵪鶉超3500萬羽,鵪鶉蛋年產量超8萬噸,整體規模可佔全國市場份額20%以上。”合作社負責人黃群飛介紹道。目前,合作社鵪鶉、鵪鶉蛋等相關產品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帶動合作農戶年均增收超7萬元。
合作共贏:
小庭院書寫共富大文章
產業鏈向下扎根,共富鏈向上生長。清晨,婺城區竹馬鄉青梅裡村村民劉小芬在自家庭院給鴨子投喂無抗飼料。“我免費領到20隻青年鴨以及400斤無抗飼料。”她參與的“金婺蛋鴨”項目,通過“企業+農戶”模式激活閑置資源。
該模式創新多種聯動機制:企業向農戶定向投放羽蛋鴨,提供培訓,驗收達標后包銷﹔低收入農戶利用房前屋后空地,領養企業提供的產蛋鴨,飼料成本從售蛋款中分期抵扣﹔由政府出資委托企業代養“共富鴨”,年利潤反哺全區低收入群體,本金滾動再生。據統計,“金婺蛋鴨”項目已累計增加村民收入800萬元。
項目主導企業金華金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還通過創新養殖建筑設計和養殖技術,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和綠色養殖。該企業年供應鮮蛋2000噸,近三年產值達1.2億元。
突破邊界:
傳統產業打開價值新藍海
當智能豬場遇見主題樂園,當百年火腿碰撞年輕味蕾,金華畜牧業的創新浪潮正在沖破產業認知的藩籬。
在熊貓豬豬兩頭烏國際牧場,上海游客張先生舉著手機拍攝兩頭烏豬的表演:“這哪是養殖場,分明是迪士尼!”作為全球首家珍稀豬種主題樂園,該牧場將智能養殖中心、文化博物館與歐式花園巧妙融合,開園以來累計吸引游客230萬人次,創造營收2.3億元,讓傳統養豬業蛻變為沉浸式體驗經濟。
在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傳統與創新的碰撞更為激烈。“我們讓火腿跳出年貨禮盒,走進日常‘漫生活’。”公司副董事長馬曉鐘介紹,火腿冰激凌、火腿粽、火腿餅干等“漫”生活系列產品,打破了原有傳統火腿產品銷售的季節性和局限性,實現全年全時段銷售,極大地拓展了公司的市場空間,重塑了整個火腿產業的市場格局。據悉,依托“金字”大眾線、“巴瑪”高端線、“新味和”文化線的品牌矩陣,公司產品在日常生活場景中頻繁出現,成為消費者選購火腿及相關肉制品時的首選品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