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多模態融合感知技術
浙江移動打造警民一體化低空安全管理平台

低空經濟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其安全保障體系的構建已成為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日前,中國移動浙江公司與紹興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合作,成功建成並試點運行全國首個應用多模態融合感知技術的警民一體化低空安全管理平台,標志著我國在低空安全治理領域實現重要突破。
紹興低空安全管理服務平台。浙江移動供圖
9月17日,紹興市越城區鑒水科技城低空綜合服務中心四樓的浙江省低空公共安全總指揮部內,“紹興低空安全管理服務平台”正在高效運轉——現場指揮大屏上,無人機飛行軌跡、飛手位置等信息實時閃動,公安技術人員快速處理著一條條預警信息,全面守護紹興空域安全。
據浙江移動工作人員介紹,“紹興低空安全管理服務平台”集成低空安全管理、警用無人機實戰管控、警務低空數據融合分析、智能底座四大核心功能於一體,融合5G-A、RID(遠程身份識別)、TDoA(到達時間差)、雷視聯動等多源感知數據,構建覆蓋紹興全域的低空感知網絡。
“5G-A技術具有通信與感知一體的特性,借助5G-A通感一體技術,再與光電追蹤等技術結合,就能精准獲得無人機的軌跡、位置、高度、方向、速度等狀態信息,再加載AI技術,能進一步對無人機進行自動識別和視覺跟蹤。”紹興移動政企部王啟濛表示。
目前,平台依托多模態融合感知算法,對來自不同設備的異構軌跡數據進行智能關聯、去噪與AI軌跡歸一化處理,形成統一、穩定、可靠的目標軌跡信息。在目標密集、飛行頻次高、運動模式復雜的低空場景中,仍可實現對各類低空飛行目標的持續跟蹤、身份匹配與行為判斷,為警務實戰和低空安防提供高效可靠的管控支撐。
“低空安全管理服務平台打通了職能部門和企業的數據壁壘,可實時監測飛行器的軌跡、高度、速度等關鍵數據,提供飛手登記與飛行備案的‘一站式’申請與管理,形成對‘黑飛’行為從發現到處置的全流程閉環,實現了從‘肉眼追蹤’到‘數字制導’的跨越式升級。”紹興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
紹興移動聯合巡特警開展5G-A低空通信能力測試。浙江移動供圖
“相較於單一技術跟蹤,平台對非無人機目標(如鳥類)剔除率超95%,起飛發現高度從50米降至10米以下,雷視聯動AI識別准確率95%以上,還能可靠發現穿越機等特種飛行器。這為我們公安部門開展低空安全精准管控提供有力支撐,未來我們將繼續協助紹興公安,構建低空全域全息感知體系。”王啟濛表示。
據悉,目前浙江移動在紹興同步建成了超30平方公裡的低空安全管控示范區,覆蓋紹興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鑒水科技城、新昌萬豐航空小鎮等重點區域,實現600米高度的5G-A與多模態融合網絡覆蓋。通過多模態融合通感設備的綜合部署,示范區已具備精准感知與高速通信的一體化服務能力,精度、時延等各項指標均達到實用要求,為低空空域有序運行積累實戰經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