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特色放大優勢 聯動周邊協同發展
浙江為山區海島縣中心鎮定制“一鎮一策”

今年來,浙江分兩批公布了105個省級中心鎮名單。記者日前從省發展改革委了解到,目前51個山區海島縣中心鎮已經編制好“一鎮一策”,並由設區市政府名義印發。
“針對經濟相對薄弱的中心鎮制定‘一鎮一策’,相當於為它們量身定制落地政策,並明確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和行動方案。”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城市更新研究室主任洪祎丹表示,山區海島縣中心鎮本身資源要素不足,隻有發掘並善用本地價值優勢,才有機會彎道超車。
選好賽道,是第一步。此前,浙江明確加快培育一批農業大鎮、工業重鎮、商貿強鎮、文旅名鎮等特色鎮。這意味著,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方式行不通了,中心鎮必須基於地方特色和資源稟賦,為今后三年甚至更長時期確定一個有潛力的發展賽道。
“賽道越聚焦,發展思路越清晰。”龍游縣委常委、湖鎮鎮黨委書記林峰告訴記者,在明確了“生態工業”的方向后,他們更加堅定了做強產業的決心,比如要做大做強傳統特種紙產業、培育發展人形機器人未來產業、培育綠色食品工業等。當下,投資7億元的印刷產業園正在建設,這是從應用端來拉長產業鏈,把特種紙產業打造成百億集群的舉措之一。
翻看各地“一鎮一策”,除了自身發展,中心鎮還多了一份“老大哥”的責任。記者發現,不少中心鎮在編制方案過程中,都結合自己能力和周邊鄉鎮資源,“一盤棋”式謀發展。比如把打通與其他鄉鎮交通路網、新醫院輻射周邊鄉村、產業模式惠及更多百姓等寫入“一鎮一策”。
縉雲縣新建鎮正是如此。新建鎮以農業見長,這些年單是麻鴨就形成了“保種—養殖—加工—體育競技”的全產業鏈,2024年產值突破25億元,帶動1.5萬人增收。該鎮黨委書記陶金紅表示,今后他們要通過全產業鏈布局,讓新建鎮成為區域農業產業“引擎”,帶動周邊鄉鎮農業產業模式從單一生產轉向多元增值,實現組團式發展。
結合地方特色定制發展方案,是浙江縮小區域差距、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手段。2021年,浙江就曾為原山區26縣量身定制“一縣一策”,並推動各地因地制宜發展“一縣一業”特色主導產業。在省發展改革委城鎮處相關負責人看來,在“一鎮一策”的政策、路徑以及資源要素支持下,中心鎮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通過資源重塑擁有更多發展后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不光山區海島縣中心鎮實現“一鎮一策”全覆蓋,非山區海島縣中心鎮也在積極借鑒這一路徑,為地方發展繪藍圖。比如安吉梅溪鎮的“一鎮一策”方案,就瞄准“工業強鎮”,推動臨港綠水經濟帶建設與現代農業、特色文旅齊頭並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