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每一块农用地
浙江率先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

精耕细作每一块农用地,浙江在全国率先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日前,《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印发,提出到2025年,将力争实现农业标准地改革省域全覆盖。
和普通农田不同,农业标准地旨在通过标准建设、控制性指标设置,提升地块的资源利用能级、产出效益。“针对农业碎片化、低效化、单一化等弊端,以农业标准地改革解决‘地从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3个问题,推动农业发展向高质高效转变。”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政策改革处负责人说。
3年前,金华义乌市首次提出农业标准地的概念,探索耕地分类管控。当地以镇(街道)为单位,组建土地流转储备公司或资产经营公司,根据地块属性、作物类型、区位优势等要素对农户流转的土地进行分类界定、集约收储,统一进行产业规划、项目招引。
在义乌,浙江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楼国三承包的标准地已达1.3万余亩。他将田地分单元配足专业机械手和劳作人员来提升亩产效益,还在田埂上发展“赏花经济”,其中一个项目2021年仅观光体验就增收近400万元。
“标准地改革让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有保障,我们有信心在肥药、机械化生产等方面持续投入。”楼国三说。
记者从当地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改革前后,当地粮食生产面积从11.3万亩提升至12.2万亩,土地流转率从65%提升至75.77%。
据了解,《意见》汲取义乌等地的经验,设置了净地标准、招引项目标准两套指标体系。其中提出,可根据农业标准地项目产业发展需要,配套安排一定比例的设施农业用地或建设用地;设施农业用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优先保障农业标准地项目。
“从供给端、需求端两端发力,让好的农用地能招引到优质经营主体,牵引农业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在做好供地条件的基础上,浙江还将统筹推进粮食安全生产、“两进两回”机制、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杭州建德正在探索“草莓标准地”,由乡镇政府统一负责土地流转、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经济入股长期租赁抛荒田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地块。当地还出台农创客创业创新扶持政策,吸引青年“拎包入驻”。在建德市杨村桥镇,“90后”李振宇通过机械化种植技术、品牌包装、电商销售等新手段、新路径,使草莓利润提升30%以上,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记者了解到,浙江将于2022年年内确定一批农业标准地改革省级、县级试点,在条件成熟基础上逐步推开,为农业现代化先行夯实基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私藏的“小金库”被当成废品卖了,民警顶着40℃高温垃圾堆里寻回……
- “真没想到,这笔钱还能找回来。天气这么热,你们太辛苦了,感谢感谢……”面对失而复得的1万元钱,浙江台州天台县的许先生不停道谢。 7月10日上午9时,王女士独自一人在家大扫除。…
- 浙江:五年砥砺结硕果 继往开来谱新篇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4725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7351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1万元,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稳居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4……五年的发展,浙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6月28日,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开幕。人民网 郭扬摄 6月27日,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全文)正式发布,对浙江未来五年的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和规划:到202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万元,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4%…… 发展美好蓝图已定,在新征程上,浙江将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