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原创

让老百姓吃得更放心

浙江:食品安全治理能力迈向更高水平

方彭依梦
2022年10月14日09:08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也是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要想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安全是最基本的前提。如何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浙江在许多方面都提供了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

近日,人民网浙江频道从浙江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近三年来,浙江省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食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实现八连升,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中实现“六连A”,食品安全整体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本相适应,圆满完成阶段性改革任务。一个个数字,一份份成绩单,记录着服务民生的食安温度。

数字赋能

全面构建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

“扫一扫这个二维码,就能知道水果的来源,吃着放心。”家住杭州青春坊小区的李大妈一大早便前往家附近的超市购买新鲜果蔬。在水果柜台前,她拿出手机,熟练地扫描起水果价签旁的二维码,各个品类水果的详细信息即刻呈现,从生产厂家到抽检情况,一目了然。

“食品可溯源,买得放心。”李大妈说,现在她已经养成了扫码的习惯,“浙食链”二维码就像食品的“合格证”。

超市水果价签旁附有“浙食链”二维码。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安全质量部副经理王美蓉表示,“浙食链”的创新应用,不仅使市民可以扫码获悉生产厂家的信息,包括产品批次、检验检疫报告等,也让商户在选择供应商时可以在线获取其资质、商标等信息,实现最大限度的降本增效。

据统计,截至目前,浙江省“浙食链”共有注册用户19.7万家,上链数据达2.7亿条。联华华商集团浙产预包装食品赋码率已达到65.5%,非浙产食品浙食链赋码种类总数达543个。

此外,通过试点带动、点面结合、重点突破,杭州市拱墅区还在食品生产流通领域积极开展二维码集成改革,持续打造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现在,消费者在挑选完商品后去收银台买单时,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完成结算。

消费者买单时,超市收银员扫描商品包装上的“浙食链”二维码就能完成结算。杭州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据了解,截至目前,联华华商集团168家门店全部实现收银系统与浙食链系统的融合,实现二维码消费结算,初步构建起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的全程追溯系统。

同样以数字化赋能食品安全监管的,还有作为拱墅区“阳光餐饮”示范街区首个创建试点的杭州胜利河美食街。该街区是老杭州的宝藏宵夜地,也是新拱墅极具人气的美食街区,街区共有餐饮单位21家,涵盖中餐、火锅、小吃等各个餐饮业态。

2021年,拱墅区针对胜利河美食街业态全、人气旺的特点,明确以“管理全方位、后厨全阳光、要素全集成、数据全应用、风险全闭环、信息全公示”的“六全”模式为蓝本,把胜利河美食街作为“阳光餐饮”示范街区首个创建试点,共投入45万余元进行数字化提升改造。

如今,胜利河美食街街口设有食安驿站,消费者点击大屏幕便可看到街区内各家餐饮店的详细信息。走进街区内的青菁酒家,门口墙上的大屏幕里,酒店后厨情况一清二楚。

“消费者在外卖平台上点餐,也能通过‘阳光厨房’入口查看我们家的卫生情况。”青菁酒家胜利河店前厅经理余兰说,在店内的触摸屏上,消费者可自行查看酒店各类信息,包括营业执照、工作人员健康证等。

饭店门口墙上的大屏幕里,酒店后厨情况一清二楚。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据了解,通过创建工作,胜利河美食街商户投诉率下降35%、客流量增加10%、营业额增加15%、外卖订单量增加20%,成效喜人。这条古色古香的“老字号”美食街,在政府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借“阳光餐饮”示范创建之机,乘着数字化赋能的东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小作坊提档升级

筑牢防线,共享美好“食”光

“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走进绍兴市柯桥区安昌古镇,沿河的三里街市还保留着质朴的生活气息和十足的江南风味。古镇中,几乎每家店铺都挂着味道香浓、色泽鲜艳的腊肉、酱鸭和鱼干。

这一口腊味不仅是老安昌人偏爱的老味道,浓油赤酱更是吸引着无数远道而来的游客。初来乍到,如何能判断自己买到的腊味是否达到卫生标准?据了解,绍兴将“食品小作坊改造提升”列入了2022年市、区两级共建民生实事项目。首批打造“柯桥安昌酱醉食品”“上虞小越羊肉制品”“诸暨同山烧”“嵊州溪滩榨面”“新昌大佛龙井”等5大特色食品作坊集聚区,柯桥区在绍兴市率先打造“安昌酱醉”特色食品作坊集聚发展智慧共治模式,让游客卖得放心、吃得开心。

如今,在安昌古镇一家制作腊肠的智慧化小作坊内,针对未佩戴口罩、未穿着工装等不规范行为,监控AI都可进行识别抓拍。与此同时,小作坊内的温湿度、紫外灯、洗手消毒器、挡鼠板位移等已实现物联监测和示警。

安昌古镇制作腊肠的智慧化小作坊。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这些信息都可以在我们的‘安昌酱醉食品作坊集聚区智慧共治驾驶舱’直接看到。”柯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流通安全监督管理科副科长周一婧说,“物联感知设备的建设,有效实现了‘智能预警—在线督办—隐患排除’的闭环风控机制。”

酱醉食品作坊集聚区智慧共治中心。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与此同时,在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智慧共治中心、食品作坊商户设置了多个电子显示屏,通过此平台,游客可以详细了解景区内所有特色产品的销售门店情况。此外,游客还可扫描店铺门口张贴的“放心导购二维码”,扫描后可查看相应食品小作坊的营业执照、从业资质等信息。

“如果游客还是对自己所购买的土特产食品质量安全存疑,可以将购买的酱制品送至景区内的酱醉制品检验检测基地进行免费检测。”周一婧介绍,该基地集“快速检测”“定量检测”“出厂预警检验”“共享检测”功能于一体,检测结果当天就会发送到游客的手机上。

酱醉制品检验检测基地送检窗口。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曾经,食品小作坊“低、小、散”的情况往往使其成为了“脏、乱、差”的代名词。

“以前像这种腌腊肉制品都是村里家庭小作坊生产的,生产环境脏乱差,食品安全风险极高,周围群众意见也很大。”在杭州市临平区亚多腌腊肉制品园区,临平区乔司街道五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聪良指着园区整治前后对比图说,“如今,27家当初的‘黑作坊’已经全部搬入标准厂房,实现了规范化生产。”

现如今,走在园区的一个生产车间内,透过玻璃窗能够清晰地看见几位佩戴口罩的工作人员规范穿着洁净的工作服,正在处理各类原料肉类食品。

工作人员正在处理各类原料肉类食品。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我们村的肉制品无证生产问题,曾经是临平区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难点、痛点。”张聪良介绍,为从根本上消除这一区域性食品安全隐患,从2012年起,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市场监管部门以属地为抓手,联合乔司街道以及公安等部门,疏堵结合,组织开展整治提升工作,全面取缔无证生产,建设肉制品加工园区,引导加工户取证入驻园区,规范生产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有27家食品生产企业入驻园区,实现小作坊聚集区大蜕变。

临平区乔司市场监管所所长王政介绍,园区采用“统一建设、统一取证、统一标准、统一检验、统一监管、统一品牌、统一原料、统一包装和统一电商”的“九统一”管理模式,结合省、市局开展的“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日常风险隐患,确保食品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在园区内还设有联建实验室,对所有入驻园区企业的原料和成品进行检验,对原材料和成品进行产品质量把关。

园区内设有联建实验室。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安昌镇、五星村的小作坊整治是浙江食品小作坊高质量发展的缩影。食品小作坊承载了大众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而浙江又是食品小作坊大省,2021年末全省数量已达10960家,位居长三角地区之首。

近年来,浙江省不断推动食品小作坊由“低小散”向“精特美”转型升级,不仅按照“统一厂区、统一采购、统一排污、统一管理”要求,集中打造了米面制品、豆制品、肉制品等26个小微食品加工园区,并且会同省卫生健康委制定发布了《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小作坊通用卫生规范》,着力解决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行为无标准可依的困境。

截至目前,浙江已打造名特优食品小作坊1871个、实施“5S”现场管理食品小作坊2459个。

聚焦“一老一小”

全面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中午11时,在宁波福龄颐养院,护理员将餐盒一一送到老人房间,红烧鲳鱼、金汁南瓜、排骨山药汤,热气腾腾,营养可口。“味道蛮好哦,菜式每天在换,院里头现在三餐都给我们送到房间里,还热气腾腾的呢。”在福龄颐养院休养的张奶奶说,她对这里的膳食很满意。

据了解,福龄颐养院是宁波市民政投资建设的公建民营型养老服务项目。目前,福龄颐养院食堂面向入住的500多位长者及200多位工作人员提供餐饮服务。近年来,福龄颐养院不断提升食堂软硬件设施设备,优化工作效率及流程管理,餐饮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目前,院内已引入物联智能“阳光厨房”,在实现关键环节可视化的基础上,通过将物联传感元件植入相应设备,可实现对专间温度、紫外线灯消毒,餐饮具消毒,冰箱温度等情况的精确感测和异常示警。“我们会使用众食安APP上传食品留样、消毒记录、晨检记录等各项台账,实现台账管理数字化。同时,定期开展线上巡查与现场检查,提升问题发现及处置率。”

福龄颐养院已引入物联智能“阳光厨房”。宁波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老人和家属如何知晓每日餐食是否卫生安全?据了解,福龄颐养院建立了食品安全各项制度,推动大宗食品采购规范化。目前食堂的米、面、油等大宗食品均已实现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同时,该院大力导入“1+6C”等五常类先进管理方法,实现“制度上墙、制度入心”。

在多方促进下,饭菜质量有了较大提升,特别是每周推出的特色菜点餐制,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好评。

福龄颐养院厨房采用“1+6C”精准管理。宁波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一饭膏粱系万家,柴米油盐关民生。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原因,更容易受到不安全食品的侵害。如何让“一老一小”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

“每顿饭食堂都有好几个套餐供选择,我们想吃什么可以通过手机自己选、提前订,太贴心了。”在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的食堂入口处,只见4块大屏上分别展示着食材介绍、食安信息、就餐统计、食谱公示等四部分内容,今日菜品营养和食品安全信息一目了然。

据了解,这是一款全新的数字化应用——“校园智慧安心点餐系统”。

“上周末,我和爸妈一起看了订餐App上学校提供的一周食谱,预订了我想吃的套餐。”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学生李佳豪来到订餐屏前,通过扫脸获取了当天自己的午餐预订信息。

据了解,“校园智慧安心点餐系统”依据《学生餐营养指南》,生成学校每周营养安全食谱,并提前推送到家长端应用,供家长选择。家长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入“浙里办”、支付宝、微信小程序等,根据孩子的饮食习惯及均衡膳食要求,为孩子完成在校期间的订餐需求。

此外,该点餐系统还支持食堂菜品、食堂卫生、食材安全、制作安全、营养餐情况随时随地在线查看。家长可通过该系统实时与学校进行互动反馈。

校园食品安全牵动着千万家庭的心。针对校园供餐“供应品类少、营养均衡难、排队取餐慢、餐后浪费多、家长参与少”等痛点,今年,绍兴市市场监管局联合该市教育局,首创校园智慧安心点餐系统,在浙江省率先开启校园供餐服务新模式。目前,该系统正在绍兴市1118家中小学和幼儿园食堂中进行全面推广。

“‘校园智慧安心点餐系统’作为校园食安智治服务平台的延伸扩面应用,贯通平台相关数据,重构运算分析模型,建设安全供餐的服务全链条管理应用体系,全面提升校园食品管理与服务水平。”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极好地解决了当前校园供餐家长参与食堂监督少、掌握孩子用餐信息难的问题。

学生可通过扫脸获取了当天的午餐预订信息。绍兴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近年来,浙江省校园食品安全实现了“6个百分百”,即学校建立监督组织,大宗食材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品牌超市进校园,中小学、幼儿园落实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建成“阳光厨房”建设,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食品安全量化等级达到B级以上。

同时,浙江全面推行“食堂智治”应用,将人员管理、电子台账、阳光厨房、监督检查、家校共治等8个模块的应用数据统一接入浙江省数据仓,实现校园食品安全从碎片化、单一化、低效化的传统治理向整体化、多元化、高效化的现代智治转变,以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校园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校园食品安全高质量提升。

从“浙食链”到“阳光厨房”,从食品小作坊改造升级到“一老一小”食品安全保障,诸如此类的食品安全案例在浙江还有很多,“舌尖上的安全”也让浙江省食品安全省域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通过“校园智慧安心点餐系统”,学校食堂对食材进行智能验收。绍兴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据了解,目前浙江省11个地市中已有9个城市被国家列入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城市。其中,杭州、宁波已经通过国家验收和社会公示。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将总结整治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建立健全约谈、通报和重大线索、重大案件挂牌督办机制,从严压实属地责任。下一步,浙江省将以“四个最严”为基本要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持续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深入推进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治理,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食品安全共治格局,加快打造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示范省,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责编:方彭依梦、王丽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