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从“修飞机”到“修皮鞋” 这身红马甲他一穿就是20年

艾宇韬
2022年11月05日09:37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满眼黄金秋意正浓,杭州市上城区采荷街道观音塘农贸市场门外的一棵大树下,快70岁的郭新宝正坐在铺子的工作台前修理着一双女式皮鞋,满地的落叶配合着工具的打磨声沙沙作响。

郭新宝坐在工作台前修理皮鞋。人民网 艾宇韬摄

工作台前,“老皮匠修鞋铺”6个字格外显眼,下面还写着“专业、诚信、价优”。“就是鞋跟有点脱胶了,其他地方倒还是蛮好的,老郭帮我补补呗,还能继续穿……”一旁的老奶奶向老郭解释道。点胶、磨平、风干……一系列操作不到两分钟,鞋跟又重新牢牢地粘在了鞋底。

“修鞋找他就对了,又快又好;修自行车、修拉链、配钥匙这些活他也在行。我们社区少了他,还真没第二个人能干得了。”正在旁边闲聊的大姐附和道。还没等老郭坐下,居民赵大伯拿着一双运动鞋又找了过来,“大家都是老街坊了,我和他还都是社区党支部的党员,所以特别信任他。老郭的技术也好,以前还修过飞机咧!”

年轻时远赴边疆奋斗蓝天

退伍后的他努力找到人生第二段起跑线

如今,除了一些老街坊,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天天摆弄鞋子、钥匙这类小物件的老大爷,以前摆弄的可是“大家伙”。

1970年,还在读高中的郭新宝报名参军,最终从杭州地区数百人的候选名单中脱颖而出,远赴新疆,成了空军某部负责修理教练机的地勤兵。

郭新宝参军时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当时刚进部队,老兵们都有点瞧不上我们这些城里来的新兵,我就暗暗下决定要好好学本领证明自己。”老郭回忆道。

在部队里,他学到了很多专业技术,一年后就成为了骨干。凭着过硬的本领,在部队的六年里,他发现和排除了许多故障,没有出现过一起事故。“到后来,指导员晚上查寝的时候看到我被子踢掉了,会默默再帮我盖好。”老郭表示,部队的经历塑造了影响他一生的性格。

1976年,老郭退伍后被分配到杭州一家铝制品厂负责机器维修。因踏实肯干,他先后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团支书,后来还成了工会主席。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厂里的效益渐渐不行了,老郭经常待岗在家,妻子也面临失业。为了养活一家三口,老郭只好另谋出路。

起初,老郭摆的是一个修自行车的摊子,每天六点便在路口撑起一把遮阳伞,一直干到晚上八九点。可由于看起来面生,大家都不太敢来摊子上修,接连几天,铺子收入只有六块钱。

“当时我也没灰心,在部队时那样艰苦的条件都待得住,何况收入还是能生活下去的,日子总会好起来的嘛。”老郭的坚持让他最终抓住了机遇。2002年,街道帮他报名了失业工人培训班,这让他学到了不少创业开店的新思路。听说杭州火车站有位修鞋本领很高的师傅,他便每天提早2小时收摊赶过去“偷师学艺”。十来天后,老郭的修鞋铺便在家门口观音塘小区附近开了出来。

郭新宝坐在工作台前。人民网 艾宇韬摄

从年轻时的修飞机到后来的修皮鞋,在大家眼里,老郭手上物件的转变不可谓不大。“其实,修鞋和修飞机、修机床没什么两样。主要是要‘眼光尖’,现场看几眼就能判断出问题的关键点,然后就是运用工具’对症下药’,其实都是凭本事吃饭。”老郭说。

之后,随着居民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生活化,配钥匙、修雨伞、修小家电等生意也都渐渐找了过来。看着都是相处多年的街坊邻居,老郭也靠着自学专研的拼劲,纷纷接了下来尽力解决,“人生第二段起跑线”正式鸣枪起跑。

日子过好后更要回馈社会

他成为志愿服务队的“全能担当”

在铺子门口的一颗大树下,郭新宝一坐就是近20年。2004年,街道领导找到还在小区外撑伞摆摊的老郭,说小区里有一间12平方米的铺子空出来了,若他有意向租下来,租金打折,每个月400元。就这样,老郭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郭新宝站在修鞋铺门口。人民网 艾宇韬摄

“他们看我是退伍老兵,又是下岗工人,对我很照顾。”老郭说,铺子之前还是半人高的灌木丛,很影响视线,后面小区旧改的时候,街道把店门口的路面铺平,还特意在门口的位置种上了一棵小树苗,“现在,树苗都长成了大树。夏天,大家在门口等着就能乘乘凉,视野也开阔。”

对于大家的帮助,老郭也在用自己的行动继续延续下去。走进修鞋铺内,一转头就能看到墙上贴着的一张“杭州便民服务证”,由采荷街道颁发,“我修理的价格一般也就三五块钱,别人有时候嫌给少了,我就会指一指墙上的证,证明我这里是公益性质的。”

“杭州便民服务证”上方还挂着一个相框,里面有三张照片:两张是在省里市里获得“最美退伍军人”的颁奖现场,还有一张是和附近建兰中学学生的合影。旁边的房梁上还有这些年来获得的“优秀志愿者”奖状。

墙上的“杭州便民服务证”和获奖照片。人民网 艾宇韬摄

搬进铺子没多久,采荷街道组建了志愿服务队,老郭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通过参加志愿服务队的活动,老郭的身影出现在社区、工地、养老院、火车站等各类志愿服务现场,靠着“啥都能修”的手艺,他成了队伍里的“全能担当”。

2013年,改建后的杭州东站正式投入运营,杭州市组建了一支旅客服务队,老郭作为区里的代表也加入到这支队伍。“有位旅客行李箱的拉链坏了关不上,急都急死了。别人带他来到我这里修好了,一定要给我钱,可我还是拒绝了。他说到过全国很多地方,只有杭州有这样暖心的便民服务。”这件事也成为老郭志愿服务工作中难忘的瞬间。

如今,作为一名老党员、退伍老兵以及风行采东为老时间银行志愿服务队骨干,老郭也经常受附近中小学校的邀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学生们开展红色教育。他的铺子也成了街坊叙旧谈心的会客厅,“之前有个认识的小伙子,由于工作不顺,工资少了一大半,每天忧心忡忡的,我就和他讲我刚开始摆摊的事情来开导他,他调整好心态,现在生活也渐渐缓过来了。”

郭新宝帮老街坊修理运动鞋。上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问及是否有计划好退休时间,老郭摆了摆手,“我还年轻,这些事还干得动。”虽然已经和家人搬到了其他小区,老郭还是每天出现在铺子门口,这里有他熟悉的老朋友和热爱的事业,“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在部队和街道都受到了很多帮助,我要永远为人民服务。”

如今,在杭州、在上城,越来越多的年轻血液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这些年来,从老中青代代接力45年的“最美凉茶摊”,到“看笕蓝天”笕桥退役军人社区关爱服务项目,从推广无障碍电影、为视障人士架起视听桥梁的雷鸣,到辗转全国十地抗疫、用双脚丈量风险区的“中国好医生”陆群……“最美现象”在这座城市已成为“风尚”,“美”的种子随风飘扬、处处生根,形成了一朵朵生命力极强的“蒲公英”。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