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之江封面⑭|何以鹿城?“三小业态”答新卷

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
2025年09月02日09:04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古巷深处,咖啡与茶香袅袅浮动,旋转剧场中水袖如云、掌声如潮,文保建筑里正低语着现代创意与千年历史的对话。

东晋时期,温州鹿城因“白鹿衔花”典故而得名。“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北宋诗人杨蟠的诗写出了鹿城的富庶与风流。而今,鹿城用小空间激活大场景,让旧时光焕发新生命,以一场全城参与的创新实验,书写“何以鹿城”的当代答案。

逛鹿城,从一场戏开始

晚上7点半,温州市鹿城区南戏艺术空间二楼小剧场内,360度旋转的座椅让每位观众都能“零死角”观看演出,置身故事之中。短短一小时的演出,浓缩了传统大戏《凤冠泪》的精华,演绎了主角十八年的悲欢离合。

新编南戏《凤冠》让不少观众直呼“看得过瘾,后面忍不住跟着掉眼泪”“座椅一转,戏中人仿佛就在身边,连呼吸都同步了!”“一票难求,抢了好几次才买到。”演出散场后,观众仍难掩兴奋。

这份独特的沉浸感,早在观众踏入剧场前便已铺陈。一楼精心改造的文化空间打开了戏曲新天地:宋韵美学的展厅引人驻足,戏曲主题茶咖飘着特调的香气,交流会客厅酝酿着下一次艺术碰撞。最受欢迎的“四大南戏”系列茶饮卖出了上万杯。柜台旁,来自天南海北的戏迷们的打卡照片,诉说着《凤冠》跨越地域的魅力。

看戏前,点上一份南戏主题特色茶饮成了很多观众的不二选择。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看戏前,点上一份南戏主题特色茶饮成了很多观众的不二选择。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看似简单的小剧场,实为多方合力而成:鹿城区松台园林管理所提供办公用房作为演出场地;区委宣传部牵线引入温州越剧院新剧作;建筑空间的精雕细琢则由鹿城旅投掌舵。

除此之外,喜剧、音乐剧、儿童剧等场子也火得发烫。猛果喜剧扎根本土,把“温州话方言专场”玩出了新花样;“小戏鲸”儿童剧场里,孩子们被剧情逗得咯咯笑……小剧场的“出圈”,是鹿城区创新活化历史IP,培育特色文旅消费新业态的写照。

鹿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秀丽介绍,2024年以来,鹿城紧抓“千年斗城”建设契机,通过培育“三小业态”(城市民宿、小酒馆/茶咖、小剧场),将深厚的历史底蕴转化为可感、可触、可品的文旅新场景,力争把鹿城打造成有温度、有记忆、有活力的城市样板。

历史在当下“活”了起来

在清代监察御史的旧居里喝咖啡,会是怎样的体验?步入青砖黛瓦的清代文保建筑,空气中却飘散着浓郁醇香的咖啡芬芳——80后主理人刘士舜,把徐宅大屋变成了一座“咖啡御史馆”,也精准拿捏了年轻人对“氛围感”的极致追求。

2024年8月,正在寻找创业空间的刘士舜推开了这扇古宅大门,当即“一见倾心”。

刘士舜认为,“很多网红业态缺乏文化根基,常常昙花一现。在文保建筑中注入业态,肯定能长红。”短短一个月后,这座曾属清代监察御史徐定超的旧居,就以咖啡馆的新身份“重启登场”。

全新的场景体验,为游客带去另类体验。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全新的场景,为游客带去另类体验。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这里不只卖咖啡,更经营文化。历史不再沉默,而是借着一杯饮品、一段讲解,“开口说话”。自2024年国庆节开业以来,参观人数已突破9万人次。营业期间,刘士舜兼职讲解员,讲述这座大屋曾经的风云岁月。

更巧妙的是,这种新模式也为文保建筑的可持续运营探出了一条新路:商业运营覆盖维护成本,古宅不仅“自我造血”,还放大文化影响力,实现经济与口碑双赢。

说起经营,刘士舜笑称“远超预期”。春节高峰期单日接待近200桌,最高日营业额高达1.8万元。这背后,得益于运营方鹿城文旅传媒集团的一次机制创新——“零租金+利润分成”的合作模式。

鹿城区文旅传媒集团总经理梁江道出了其中深意:“这样既减轻创业者初期压力,也让我们共享运营成果。目前来看,这步棋走对了!”

主动破题,使用是最好的保护

在此次采访中,鹿城区政府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前瞻视野与务实担当——为激活沉睡的文旅资源、培育消费新热点,他们主动创新,接连推出支持城市民宿、小酒馆、茶咖与小剧场等新业态的专项政策。

“使用,才是最好的保护。”张秀丽一句话点出关键,“古城现存大量老院子,不少是危房,仅靠政府修缮,没过几年可能又会变回危房。引入新业态,才能真正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双赢。”

以城市民宿为例,浙江省尚缺乏成熟法规,鹿城作为温州市核心区,其城市民宿业态此前也处于空白状态。面对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模糊,鹿城率先破冰,出台明晰的扶持办法,系统规范消防、准入与运营标准,为城市民宿准入扫清障碍。

不久前,鹿城首家城市民宿综合体——“有所别院”正式开业。负责人戚才达感慨:“从层高标准解读到消防审批流程,相关部门全程精准辅导,让我们能在核心城区合规、安心地做特色民宿。”

与“有所别院”仅一巷之隔,“鹿城阁楼”酒吧主理人Michael嗅到了商机:“我们正在构思联动方案,比如为酒吧客人提供专属住宿优惠,让流量互相成就。”

小而美、差异化的新场景,正在为这座城市增添温度。在双井坊烟火文旅街区,破旧老民居被改造成日式烧酒屋,主理人坚持走小众路线,小店意外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

随着“三小业态”铺开,鹿城区双井坊烟火文旅街区变得更有趣。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随着“三小业态”铺开,鹿城区双井坊烟火文旅街区变得更有趣。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眼下,鹿城正加紧绘制“三小业态”文旅地图,计划通过线路设计和主题活动串联各个点位,将小剧场、茶咖等特色消费场所整合起来,打造一站式文旅消费体验。

这一切,不止于单点招商,更意在构建高品质、沉浸式的文旅消费新场域——激发新需求、优化新供给、打造新品牌,为“千年斗城”持续注入魅力与活力。

望向更远处,鹿城已铺开明确蓝图:至2027年,这里将涌现50家特色民宿、50家沉浸式小剧场,以及一批风格鲜明的特色酒馆茶咖,持续做大体验经济,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最终绘就一幅文旅商多业联动、夜间繁荣的城市新画卷。

系列报道:

之江封面⑬|“浙”里,一片“雨林”正生长

之江封面 ⑫ | 鱼塘边建了座科学城

之江封面⑪ | “白天当老板,晚上抢篮板”

之江封面⑩ | 余杭向前冲

之江封面⑨|林间来了“油博士”

之江封面⑧|浙江丽水:一座山城的立体“突围”

之江封面⑦|浙江余姚:一个县域四十年发展“启示录”

之江封面⑥|舟山:从“海中孤岛”到“海上枢纽”

之江封面⑤|“长三角之心”:共富路上当“示范”

之江封面④|浙江玉环:一座海岛的崛起方程式

之江封面③丨“宝藏门诊”背后的“浙江疗法”

之江封面②|新春之际探义乌:“出海”新意浓

之江封面①|从一家民企的1.3万件专利看“韧性”

(责编:孙鹏、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