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真善美在心中

家境並不寬裕的90歲老兵,做好事已成習慣

趙玉福、何文靜、王新江
2021年10月22日10:35 | 來源:杭州日報
小字號

俞友生向工作人員遞交1萬元的銀行捐款存根。

  10月21日下午,一位滿頭白發、衣著朴素的老人走進杭州蕭山慈善總會樓塔分會辦公室,行走緩慢卻步履堅定,找到工作人員后,遞交過來一張1萬元的銀行捐款存根。

  老人名叫俞友生,是樓塔鎮岩上村人,生於1931年6月。看到他到來,鎮裡的工作人員就像看到了一位老朋友。他是曾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復員軍人,有著65年黨齡,也是一位普通的農民,家境並不寬裕。然而多年來,老人已成為樓塔鎮慈善分會的常客。

  這要從俞友生的經歷說起。

  1951年2月,俞友生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年后如願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他擔任上士班長,並於1956年6月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1957年,他復員回到臨安,1966年初回到老家蕭山岩上村。

  說起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老人萬分激動地說:“我是小草,在黨的培養下成長。黨比我母親還要親,我愛著我的母親。我參加抗美援朝,是為了保家衛國……”

  數十年來過著務農生活的老人,家是一幢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舊房子,二兒子因患病致盲。老人每個月的退休金2300余元,平時省吃儉用,但隻要碰到困難戶、貧困學生,甚至街邊流浪的兒童,都會給上100元到上千元不等,有時也會買些米油送給需要幫助的人。

  2010年4月青海玉樹地震發生后,從電視裡看到災區的情況后俞友生心情十分沉重,第二天就拿出2000元來到樓塔鎮慈善分會,捐獻給災區百姓。“生活再苦,也沒有地震災區苦,得幫幫。” 從那以后,老人多次走進樓塔鎮慈善分會,捐出他省下來的一筆筆錢。

  有人問,你兒子家就有困難,你怎麼不去幫。老人是這樣回答的:“兒子有黨和政府給的殘疾低保金,生活已基本能保障了,現在有許多比我兒子還困難的人,更需要得到幫助。”

  “做善事會成習慣,真善美在我心中。”這是老人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老人有一本筆記本,記錄著他近年來對鄰裡鄉親的無私幫助。雖然說每筆錢都不多,但對於那些比他還困難的人來說,就是雪中送炭。據統計,這些年來,俞友生老人用於賑災、助學、濟困的錢款累計已達十萬余元。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