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原創

鋪新路 出實招

麗水:以人為本,加快產城融合、鄉村振興步伐

方彭依夢
2021年10月18日10:37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下午4點,走進華東師范大學附屬麗水學校小學部的教室,老師正帶領同學們進行創意小制作,這是學校針對小學部設置的“5+2課后托管服務”,初中部則是“課后延時服務+晚服務”,每周一到周五的課后在不同班級以不同的形式內容開展,讓學生們充分體驗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

9月1日,由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麗水市教育局、華東師范大學合作辦學的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華東師范大學附屬麗水學校正式開學,辦學規模6軌54班、2520個學位。學校依托華東師范大學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成熟的辦學經驗,通過“平台+合作”模式,不斷提質增效,邁出“學有優教”新步伐。

教育提質普惠共享

擦亮共同富裕民生底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麗水市以工業為主,教育短板相對明顯,且外來務工人員多,隨遷子女教育需求量大。今年6月正式公布的《關於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為浙江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根本遵循。而共同富裕,即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麗水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公共教育發展,旨在讓本地百姓和外來人員都能享受到國內一流的基礎教育服務。

華東師范大學附屬麗水學校。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共同富裕的基礎是人的全面發展、共同發展。而人的全面發展、共同發展,必須依托教育得以實現。”華東師范大學附屬麗水學校校長嚴錦石表示,所謂“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富民之道,教民為要”,從小康到富裕、從物質文明到精神文明、教育,都是“取得實質性進展”最強勁的動力,對於整個麗水市的經濟發展有著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教育如何助力共同富裕?落腳點是人。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教師以及家長。一個孩子通過教育成長成才,一個家庭就會在卸下“包袱”的同時,更好地參與到實現共同富裕的隊伍中去﹔對教師而言,陪伴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教書育人,培養一批批優秀人才。“現在的教育,十年后的經濟。時代不等人,作為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參與到促進共同富裕的工作中去。”嚴錦石表示,學校的教師招聘是依托華師大的平台進行的,招引來的優秀教師有學科帶頭人、高級教師、教學能手、優秀班主任、應屆碩士研究生和“雙一流”高校畢業生等,匯聚了一批具有扎實知識功底、先進教育理念、良好師德師風的高素質人才。

“走在前列、創新管理、精致服務”,華東師范大學附屬麗水學校以此為戰略發展思路,努力實現辦學條件現代化、學校管理一體化、教師素質專業化、校園文化示范化、學校發展特色化,形成“名校聯動、初小組合、城鄉共建”的品牌樣態,努力打造共同富裕麗水教育樣本。

實現共同富裕,首先要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學校正在大力推動‘家校合作’,不斷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順應社會期盼,深入推進教共體建設,從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面。”嚴錦石說,“校內,我們對貧困生、學困生實行導師制,幫助他們解決經濟和學習上的困難,對少數殘障學生上門服務、點對點幫扶,減輕孩子和家庭的困難,讓他們感受到陽光和溫暖﹔校際,我們要對麗水援疆地區新河縣的學校進行幫扶,為當地鄉村振興作努力,還將與麗水市革命老區的鄉村學校進行結對,為當地的共同富裕作貢獻。”

近年來,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全市教育提質三年行動計劃,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理念提前布局,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及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進力度,優化教育資源,提升教育品質,在教育領域“對接大上海、融入長三角”,引進江蘇新昆教育集團創辦文尚學校,引進浙江吉雲教育科技集團創辦麗水技師學院,打開了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華東師大附屬麗水學校的投入使用,為經開區義務教育階段提供了更多優質資源,提升了轄區教育整體質量,推動經開區成為全市教育新高地,在滿足社會教育需求的同時,也成為麗水經開區“雙招雙引”工作打出的一張“金名片”。

華東師大附屬麗水學校小學部設置的“5+2課后托管服務”。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每周五,初中部的課后延時服務內容是走進工廠或開設各類講座。走出去、引進來,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同時,也提升了他們的職業體驗,增加其社會化程度。”嚴錦石表示,學校將堅決落實“健康第一,五育融通”的育人理念,全力打造“悅越教育”品牌,不斷拓寬教學育人路徑,扎實推進立德樹人,奠基師生終身發展,力爭“培養一批、帶動一片、影響一方”,為高質量建設美好教育推動共同富裕賦能。

今年初以來,麗水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持續完善公共服務功能、提升基礎設施配套,華東師大附屬麗水學校的投用,正是經開區在產城融合方面取得的突破之一。與此同時,經開區以大投入、大建設推動城市大擴容、能級大提升,高品質建設創智新城,醫院、學校、體育中心、科創產業園、公園等項目的落地和推進,將進一步積蓄產業發展動能,優化公共資源供給,完善園區交通路網,提升區域整體環境。“目前,麗水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建設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這是開發區范圍內首個綜合三甲醫院,總投資約24億元,用地面積11.3萬平方米,建設床位1000張。”麗水經開區社管局局長杜君成說。

經濟產業和社會事業同步發展,促進區域能級提升和人口聚集,麗水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正蛻變為產、城、人、景深度融合發展的新空間。

“一校連百企”

共謀產教融合雙贏之道

跳出傳統工業區的思維模式,2020年底,中共麗水市委辦公室、麗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麗水市“一帶三區”發展規劃》,規劃中提出“一脈三城”的概念,而開發區正是麗水中心城區“一脈三城”居中的戰略區位。

麗水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決扛起“為全市共同富裕增添最大動能”的歷史重任,對標“創智新城”,彌補科技創新的短板。以經開區為核心,麗水整合全市科創資源布局,完善科創服務體系,壯大科創隊伍力量,強化科創對外合作,共建浙西南科創走廊。同時,麗水經開區還打造了國家級實驗室和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並鼓勵企業建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發揮頭部企業在產業鏈協同創新中的頭雁效應。

產業需要科技人才,而人才除了“引”還需要“育”。2019年,麗水市將本地的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學院等與產業聯系非常緊密的院系直接搬遷到開發區,並以此為平台去引進適配人才。

同時,開發區緊緊抓好山海協作帶來的機遇,擴大開放,獲得上海、杭州、寧波等地更多產業、創新溢出效益。經開區和寧波高新區合作,引進寧波吉雲教育科技集團,開設了麗水市級第一家集技師教育、競賽集訓、技能培訓、公共實訓、技師研修、創業就業於一體的綜合性全日制技師學院——麗水技師學院。

“我們學院緊緊圍繞麗水‘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智能控制與自動化、數字產業與信息技術、現代服務與電商、時尚產業’等五大生態產業集群對技能人才的實際需求,深入調研200余家規模企業,並經省專家組評審,設置了‘智能制造、生物制藥、數字經濟、現代服務’四大專業群13個專業。”據麗水技師學院校長李攀峰介紹,學院的專業建設基於“八鏈對接”,即產業鏈對接專業群、技術鏈對接課程體系、業務鏈對接實踐教學體系、講師鏈對接雙師隊伍、崗位鏈對接就業體系、研發創新鏈對接科研雙創體系、人力發展鏈對接職業培訓體系、質量管控鏈對接質量保証體系。

麗水技師學院行政圖書樓。麗水技師學院供圖

“麗水經開區正在推動‘二次創業’,同時以五大主導產業為核心推進生態工業高質量發展。”麗水技師學院校長李攀峰說,“麗水還有個標簽是‘生態產業集聚區’,因此,學院的專業課程也是緊緊圍繞主導產業來設置的,四大專業群精准對接了麗水的五大生態產業。”據李攀峰介紹,麗水技師學院的辦學定位非常明確,就是要走“產教融合”的道路,因此在學校籌備初期,學校就和經開區一些重要產業集團、產業園進行了溝通。

今年7月27日,麗水技師學院舉行“一校百企”校企合作簽約儀式,與該市22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其中麗水經開區16家企業參加。“一個專業至少對接五家企業,且不斷推進與麗水頭部企業的合作,並邀請中小微企業加入進來,從整體上提高人才培養水平。”李攀峰表示,校企合作的形式有很多,根據企業不同的要求和需求來進行。無論是“訂單班制”還是“實習+就業”的模式,都是圍繞人才培養來規劃,從而實現技能型、專業型人才的“量企定制”。

據了解,目前,麗水技師學院有來自全國各重點大學畢業的專業教師和德育教師130余名,超過60%的教師擁有碩博學歷,具備行業和企業一線工作經歷的技術骨干教師佔比達30%,擁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佔比達40%。未來,麗水技師學院將有計劃地聘請企業的技能人才擔任任課教師,引進企業工程師在學校建立工作站,同時讓學生進入企業參加實習、實訓,讓教師們在假期深入企業鍛煉提升。“讓校企雙方的人員能夠活起來。通過這樣的形式,使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專業的設置、課程標准的建設和學生的人才技能培養過程中。隻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和市場以及企業形成無縫對接。”李攀峰說。

麗水技師學院堅持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雙主體育人模式,以學生為主體,真正做到“學中做,做中學”的“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不斷推動產教深度融合,提升本地就業率。據了解,學院將以開展“學習型工廠”“行業協會駐校辦”“企業工程師駐校辦”等技術創新工作為支撐點,形成基地共建、人才共育、信息共享、人員互聘的多元平台。

一二產深度融合

村企“接力快跑”

麗水經開區南明山街道前垟村坐落於大梁山腳下,村口處“前垟和美移民村”幾個字吸引著到訪這裡的人們。“2006年有362人下山移民來到村裡,目前全村人口共645戶1430人。”據前垟村黨支部書記毛和平介紹,前垟村主要種植有水稻、番薯,兼種油茶、柑橘、毛竹等作物,村民主要經濟收入靠外出創業(經營超市、服裝等)或本村來料加工等,年人均收入約24000元。

2017年,村集體通過“異地”置業方式,在彩虹城購置兩間店面用於出租,年租金4萬元,2020年在開發區汽車城購置一間店面,年租金10.5萬元﹔將村口閑置土地出租給企業堆放PC構件,年租金15萬元。此外,投資入股的富嶺菜市場項目已建設完工,目前正在開展招租工作。“村裡還通過接單開發區企業小配件加工,讓留守老人、婦女有了一定的收入來源。”毛和平說。

今年5月,浙貝母收割現場。前垟村供圖

去年11月,在南明山街道的組織下,前垟村和浙江省貝尼菲特藥業合作引入中藥材種植項目,試點輪作33畝浙貝母中藥材和水稻。如今,前垟村稻藥輪作示范基地已成為農業轉型增效、農民增收典型。“打破了老一套的種植方式和思路,‘稻藥輪作’通過一年收割兩次的方式,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時,切實提高了土地資源利用率和產出效益,進一步推動了鄉村振興。”毛和平說,浙貝母的種植技術和收割技術是由藥企提供的,種植的浙貝母在收割后也會直接售賣給藥企,一二產業深度融合的互動模式吸引了很多農戶參與其中,不僅帶動了本村群眾致富,也壯大了村集體收入,成為前垟村鄉村振興道路上一張閃閃發光的金名片。

前垟村稻藥輪作種植示范基地。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這座盧家老宅目前正在改造,將新建黨建黨史博物館、黨建文化小廣場、村風民約博物館和共享圖書閱覽室。”走在前垟村,昔日的豬圈、臭水溝已變為新房、清水渠,昔日窮鄉村已蛻變為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近年來,在開發區和街道黨工委的支持和領導下,前垟村兩委干部緊抓美麗鄉村建設契機,由村干部、黨員帶頭做表率,先后完成外立面改造、綠化帶建設、水泥路硬化、移民新村花壇以及污水治理等工程,村庄環境全面提升。“村口和村心的兩片閑置空地,我們計劃建設前垟上徐村門戶公園和村心文化公園,不斷提升美麗鄉村建設品位,努力將其打造為開發區重要展示窗口。”毛和平說。

盧家老宅改造施工現場。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不斷加速產城融合,重新勾畫城市輪廓。近年來,麗水經開區根據產業發展導向,對空間區塊進行了分類引導,優化調整原有空間布局,構建起了“一心兩區三片”的空間布局,以人為本,重點打造開發區配套居住、公共服務、商務商貿等功能區塊,努力實現以工業為主導的開發區向宜工、宜商、宜居的城市功能新區轉變。

同時,麗水經開區南明山街道按照“建設大花園核心區、培育美麗新業態”的工作要求,堅定“兩山”理念,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砥礪“麗水之干”,不斷推進改革創新,促使鄉村產業加快發展。街道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強村富民工作也取得了較大成效,社會事業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展望“十四五”,魅力麗水、活力經開區的精致藍圖已鋪陳開來。站在新起點,麗水經開區將努力實現生產服務專業化、生活服務便利化、基礎服務網絡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教育、醫療、養老、體育、文化、會展等社會事業也將陸續實現高品質全面發展,基本形成宜居、宜業、宜游、宜學的融合發展環境。同時,城鄉居民收入與生產總值將保持同步增長,村集體收入實現翻番,麗水經開區的產城融合發展將邁向新階段。

此外,“數字鄉村”、新基建等也賦予了鄉村振興新的內容,國家、省級、市級層面將引導帶動更多社會資源投入鄉村發展,這為推動南明山街道“三農”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政策條件。未來,麗水經開區將繼續從支持發展都市型特色農業、加快農村向現代品質社區升級、促進農民向現代農民、新型市民轉化等方面,不斷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同時,突出自身優勢,立足一產,麗水經開區還將以集聚融合、鏈式發展為導向,推動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並不斷深化花園鄉村工程、鄉村共富工程、鄉村善治工程建設。

經開區早已成為麗水這座城市律動的脈搏和航行的動能,作為全國乃至世界看見麗水的窗口,在蝶變中盡顯活力南城新風貌。而“人”作為城市發展的第一要義,為麗水的發展路徑規劃點明了方向。異日圖將好景,再向世人夸。一路南進,作為麗水經濟發展的主引擎、主戰場、主平台,麗水經開區將繼續迎來產城融合、鄉村振興發展的“高光時刻”。

(責編:方彭依夢、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