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民間河長”促成“河長治”

嘉興市深化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嘉興模式”

楊穎慧、黃妙妙
2021年11月18日08:35 | 來源:嘉興日報
小字號

  “8年前,姚家港河水發黑發臭,經過近年來的共同治理,河水變清了,來河邊散步的人也多了。”11月17日,當了7年“民間河長”的李福林說起嘉興水環境的改善時感觸良多。

  李福林是嘉興2500多名“民間河長”中的一員,他用腳步丈量河湖,用愛心傳播文明,每天一小巡、每周一大巡、每月一匯總,厚厚的巡河記錄表見証了碧水流深的蝶變歷程。

  “民間河長”“民間聞臭師”是嘉興構建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機制的積極探索,並與“河長制”形成互補。這幾年,“民間河長”“民間聞臭師”的職責定位也更加清晰:他們是監督員、信息員、傳播員,除了協助並監督河長實施環境治理外,還要收集、反饋河湖環境、流域治理等信息,並開展環保宣傳,引導更多人參與河湖保護。

  嘉興這支由群眾組成的民間環境監督隊伍,遍布全市各個村(社區),他們一邊通過集中培訓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一邊定期對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開展巡查。同時,他們還利用貼近老百姓的先天優勢,將生態環境保護知識送進千家萬戶,帶動和激勵廣大群眾關注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及時發現和反映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助力生態環境的改善。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嘉興進一步深化構建以“民間河長”“民間聞臭師”為主的公眾生態環境監督體系,建立和拓寬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平台和渠道,有效激發公眾的參與熱情,全力提升公眾對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如今,嘉興南湖湖水清可見底,中心水質達到湖庫Ⅲ類水平,湖區透明度達80厘米,“看得見的美麗、聞得到的清新”又回到了百姓身邊。家住南湖街道南溪社區的張大伯說:“現在的南湖,不僅水好,環境也是一級棒,每天茶余飯后在南湖邊走走,是我和老伴最舒心的時刻。”

  一組數據可以佐証嘉興水質的蝶變:嘉興市控斷面Ⅲ類水佔比從2019年初的41.1%上升到2021年初的91.8%,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從77.3%上升到100%,改善幅度浙江全省第一,大氣環境質量指標全市域全達標,實現歷史性突破。

  據相關人士表示,接下來,嘉興將繼續壯大“民間河長”“民間聞臭師”隊伍,提升網格員和民間監督員的工作能力,深入探索實施民間生態環境監督員與監督區域無縫挂鉤機制,精准改善市民身邊的“微環境”,讓公眾參與環保的機制體制更加健全、通道更加順暢。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