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妙指飛揚剪人生

樓一層的藝術生涯

徐文靜、金軼潤
2022年01月17日10:08 | 來源:桐廬新聞網
小字號

  說到杭州桐廬剪紙,一個繞不開的桐廬剪紙人物就是樓一層老師。他是桐廬民間剪紙藝術的“伯樂”,盡心盡力讓原本默默無聞的桐廬剪紙事業發揚光大,並得到世人的認同。

  40多年來,樓一層從未間斷過對桐廬剪紙藝術的保護與傳承,把它當成一生的追求和事業,堅持潛心研究和不斷創新,為剪紙藝術的傳承發展鼓與呼。2003年,桐廬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樓一層也被授予縣首屆“德藝雙馨”工作者和首屆“文藝突出貢獻獎”等稱號。在退休之后,他不拘泥於剪紙藝術,將精力投入到更多的民間藝術范疇,譜寫出精彩的藝術人生。

  (一)

  1940年,樓一層出生於浙江義烏,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是“引路人”。他的父親雖隻念過兩年半的書,但是天資過人,聰明好學,備受鄉鄰尊敬。受父親和身為教師的長兄的影響,樓一層從小喜愛畫畫、書法等民間藝術。

  1959年,在義烏師范畢業后,樓一層與30位同屆畢業生一起被分配到桐廬任教。之后的二十年間,樓一層先后在桐廬方埠吳山小學、橫村公社小學、橫村公社中學、舊縣中學任職。

  “與文化結緣,是從吳山小學教書時開始的,當時我還是單身,平常空閑的時候常去天目溪游玩,觀察溪水裡的魚兒游來游去,甚是喜歡,就嘗試著畫一些國畫如《魚翔淺底》《毛澤東詩意》和《小石塘記》等,沒想到這些國畫被送到縣文化館展覽,受到同行一致好評。”樓一層回憶起來依舊記憶猶新,眼裡閃著光。

  后來,工作日益繁忙,樓老師的空閑時間越來越少。但隻要接到桐廬縣文化館的繪畫邀約,他都盡量擠出時間,創作送展,就此與文化事業結緣。

  “桐廬山清水秀,文化底蘊深厚,我很喜歡這裡。”1969年,樓一層本有機會可以回義烏,當時與他一起來的其他老師都選擇回義烏任教,但是他卻選擇了留在桐廬任教。

  鑒於桐廬文化事業的需要,1984年,樓一層調任桐廬縣文化館書記、館長。從三尺講台到文藝舞台,除了長期從事基層文化領導工作、參與文藝活動組織工作外,樓老師還堅持參加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活動,其中做得較多的就是傳承和發展桐廬民間剪紙藝術,這一干就是近30年。

  “桐廬剪紙源遠流長,雖無具體文字記載,但盛於明清之間,並成為了桐廬民間風俗活動的一種載體。”樓老師告訴記者,“如同許多傳統民間藝術一樣,桐廬剪紙與民間生活息息相關。隨著歲月的流逝,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和觀念的更新,桐廬剪紙也面臨著瀕臨失傳的困境,日漸式微。”

  198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樓一層和同事發現定居南京的桐廬籍老人胡家芝竟是一位剪紙藝術家,“胡家芝老人雖然長期生活在南京,但桐廬的山山水水始終在她腦海縈繞。特別是當自己年事已高無法再重新踏上故鄉的土地后,傳承剪紙成了她抒發對故鄉的思念與感激的最佳載體﹔也是通過剪紙,她仍在為故鄉的文化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樓一層表示。

  當得知胡家芝老人的喜花剪紙集出版計劃因缺乏經費而擱淺在出版社時,樓一層萬分著急。“剪紙藝術是桐廬的文化遺產,要是因為資金問題讓這瑰寶藏在‘深閨’為人所不知,那就太可惜了。”於是在他的“牽線搭橋”下,通過故鄉政府的資助,次年國慶前夕《胡家芝喜花剪紙集》順利問世。

  “一石激起千層浪”,沒想到這件事激活了沉寂多年的桐廬民間剪紙熱情。“1989年國慶節之際,胡家芝長子把500本《胡家芝喜花剪紙集》以及音像資料片作為賀禮送回故鄉,並展示了她的部分剪紙原作。這對桐廬縣內剪紙愛好者影響很大,他們紛紛將自己的作品送縣文化館展示。”回憶從前,樓一層感慨頗多。以此為契機,桐廬縣文化館在樓一層的帶領下將此作為重點項目開發,由此拉開了桐廬民間剪紙藝術搶救、保護和開發的序幕。

  為了傳承剪紙技藝,自1991年以后樓一層組織剪紙培訓30余期,近千人次參加學習。由他創意,謝玉霞母女“操刀”的20米剪紙長卷《巾幗風採》亮相1995年在京召開的世界婦女大會,讓國際婦女代表們大開眼界,直夸桐廬剪紙的精美絕倫。

  他先后整理省級和國家級“民間藝術《剪紙》之鄉”的申報材料,在主管單位的重視下幾經努力申報成功。1998年,桐廬被省文化廳命名為“浙江民間藝術(剪紙)之鄉”。2003年,桐廬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

  為了不斷促進桐廬剪紙的傳承與創新,他又策劃建立桐廬民間剪紙研究會,在全縣中小學建立9個剪紙開發基地,后又幫助建立了老干部剪紙協會。2004年他參與策劃“神州風韻”全國剪紙大賽,並擔任多屆比賽的評委……

  樓一層為桐廬剪紙所做之事不勝枚舉。在他的努力下,桐廬剪紙從小眾范圍走向了大眾的視野,並走上國際的舞台,從一種普通的民俗文化變身成殿堂藝術。

  (二)

  樓一層的前半生與剪紙結下不解之緣。2001年他退休后,仍在為剪紙活動和研究而忙碌,同時又逐漸找回更多興趣愛好。

  寫意畫、書法、攝影、吹奏笛子……樓一層利用空閑時間,發揮自己的藝術特長。愛好涉獵廣泛的他,認為群眾文化干部需要做到一專多能。

  從小受家庭藝術氛圍熏陶,樓一層能寫會畫,也會吹笛子。2008年老年大學二胡班的七八名學員組成了二胡演奏隊,希望樓一層能補上笛子的“缺位”,改變清一色的二胡演奏方式。“已經數十年沒有練習,還能行嗎?”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樓一層加入了民樂隊。

  於是,擁有相同興趣的民樂愛好者一同組建了夕陽紅民樂隊。他們自購中胡、揚琴、大提琴、嗩吶等樂器,擴充了演奏曲目與演奏范圍。他們每周都開展定時活動,“這是雷打不動的。”樓一層說,樂隊成員平均年齡在70歲以上,但是都十分善於學習。上網搜索資料、編曲、錄音,每個人都盡展才能。

  在積年累月的練習、演奏中,他們從同譜齊奏到分譜合奏,從一曲一調到一曲多調,都能應對自如,《春天》《江南春早》《奔馳在社會主義大道上》等等一系列曲目在絲竹樂器的加持下,化作悅耳的音符。他們還積極參與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應邀到杭州迎春小區、石馬小區,鐘山鄉、鳳川街道、福利院等地演出,也到過劇院、中心廣場參加公演。在一次杭州市老年文化藝術節文藝匯演中,一曲由他請人改編的《奔馳在社會主義大道上》以9.79分的高分獲得銀獎。“在不同曲目的演奏中,大家動腦動手去努力表現喜怒哀樂,這不就是在為自身‘充電’嗎?”樓一層笑著說。

  多種多樣的興趣愛好為樓一層的退休生活增添了別樣精彩。這其中,貫穿始終的要數繪畫。他的繪畫,以寫意為主,並擅長描繪魚蟹花卉。富春江中的游魚,冬天的梅花,夏天的荷花,都被他畫進了畫中。魚兒靈動,梅花凜然,荷花盎然,生活中的點滴在他入微的觀察中變成藝術作品。一幅幅充滿意趣的作品被賦予了靈魂,讓人們從中陶冶情操,享受其美。

  他也積極參與各類畫展,《富春魚樂圖》《年年有余》《水清魚更樂》等多件作品曾在省市縣比賽中入展、獲獎或入編。

  “通過書畫傳遞友情,美了別人,也娛樂自己,是取之不盡的美的享受。”樓一層說。

  樓一層的大半段人生都與剪紙有著剪不斷的緣分。推廣剪紙技藝,收集剪紙史料,出版剪紙相關書籍,這些工作讓他與剪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與藝人廣交朋友,真誠以待,並甘為綠葉扶紅花。同時他也實踐剪紙創作,既有“萬事如意”“人壽年豐”等寄托美好祝福的傳統剪紙,也有糅合自己設計創意的創新剪紙。他將自己繪畫功底用在剪紙設計上,將荷花和螃蟹組合成剪紙,採用諧音創作“荷(和)蟹(諧)”剪紙團花﹔他仿木雕窗花藝術,創意剪出和玻璃門一樣大的窗花,貼在玻璃門上,如同一扇雕花拱門,放在陽光下地面還投影有窗花紋樣呢。

  已是耄耋之年的樓一層仍然精神矍鑠,健步如飛。他常在家人陪同下游歷祖國大好河山,同時又增添了攝影這一藝術愛好。桐廬的大街小巷,各地的風景名勝,都在他的相機中定格成一幅幅美圖。

  “愛好廣泛、心情愉悅,這就是我最好的‘養生秘笈’。”樓一層表示。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