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擦亮老年教育金名片

紹興市老年教育資源整合試點工作成浙江省樣板

周國勇
2022年08月17日08:49 | 來源:紹興日報
小字號

“我這幅畫的題目是——‘鳳凰山前鳳凰窩·其樂融融’,畫的是少有所學、老有所樂的鄉村生活新景象,鳳凰代表的就是美好與祥和……”8月16日上午,在紹興市柯橋區錢清街道老年學校農民畫教室,53歲的學員毛華琴正向參觀人員展示自己的畫作,一臉自豪。

當天,浙江省老年教育資源整合試點工作推進會在柯橋區舉行。走現場,聽介紹,與學員教師對話交流……老年教育資源整合的“紹興模式”引發與會人員濃厚興趣和熱烈關注。

組建老年教育聯盟

今年以來,紹興市認真貫徹落實浙江省委省政府關於“浙裡康養”各項決策部署,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優質普惠共享為目標,扎實推進老年教育資源整合取得初步成效。

在市、縣兩級組建成立老年教育聯盟,由指導委員會牽頭抓總,統籌推進紹興市老年教育資源整合,構建黨委領導、政府統籌、部門協作、社會參與、普惠共享的老年教育工作大格局。作為紹興市2個浙江省首批老年教育資源整合試點單位之一,柯橋區於今年5月20日在浙江省率先成立縣級老年教育聯盟,除了柯橋區老年大學,還將7家涉老單位也作為首批成員單位,最大限度做到資源共享。

依托教育部門鎮(街)成人文化技校(社區學院)、組織部門基層黨群服務中心、宣傳部門村(社)文化禮堂、民政部門居家養老中心等場所,採取“合作、統籌、共用”等方式,在鄉鎮設立老年學校,在村(社)設立老年學堂,便於老年人就近入學,致力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裡”。截至目前,柯橋全區有區級老年大學1所,鎮(街道)老年學校16所、村(社區)老年學堂341個,實現老年教育“三級網絡”全覆蓋。

同時,建立常態運行機制,實行統一協商、統一辦學體系、統一辦學標准、統一報名通道、統一統計口徑等“五統一”“五貫通”舉措,開創了在聯盟指導委員會統籌下的老年教育多跨協同發展新模式。

打造老年教育共同體

整合資源,目的在用,難點也在用。紹興市始終把用好資源作為關鍵一環,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持續優化老年教育資源供給。

柯橋區堅持共建共享,著力拓寬整合的廣度。首先,是共享課堂。推行老年課堂、學校課堂和文化講堂資源共建共享,讓“文化養老”“文化共富”在基層落地生根,實現“一堂共享”。同時,聚焦“有陣地、有活動、有品牌、有特色”的優質教育辦學目標,實行“一校一品”工程。

其次,是共享師資。落實“一師雙職”制度,明確由成校校長任老年學校校長,成校教輔人員任班主任,村(社)黨委書記任老年學堂負責人。鼓勵在職優秀中小學教師到老年大學任教並取酬,選聘培訓機構老師和能人巧匠兼職,開設形式多樣的專業課程,不斷充實“師資課程庫”。

“作為鎮級老年學校,我們自己沒有專職教師,但又不缺優秀教師。”對於教學資源整合帶來的好處,錢清街道老年學校負責人徐文華深有感觸。他介紹,來校上課的教師,除了柯橋區老年大學調派外,很大部分就來自聯盟成員單位和社會各類機構及組織,在老年教育聯盟的一體統籌下,真正實現了資源匯聚整合。

老有所學老有所為

為推進試點落實、推動老年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柯橋區將老年教育發展納入“十四五”規劃,將發展老年教育寫入區政府工作報告。同時柯橋區財政保障老年教育辦學經費每年穩步增長,目前該區每年學員生均經費達到400元。各鎮(街)對轄區內分校提供教學設施和硬件設備經費支持,村(社)將大學學費納入老年人福利政策。

體制機制的創新和財力物力的保障,讓柯橋區老年教育工作更好推動了“文化養老”“幸福養老”目標的實現,每年吸納近2萬老年人入學。從曾經的叉車手,到現在畫出一幅幅好作品的農民畫學員,毛華琴自稱“以前都不敢想”,“是學校和老師給了我這個平台和機會,現在我的作品已經走進了浙江省美展和全國美展。”

老有所學,老有所樂,還要老有所為。按照省市部署,該區組織引導老年大學學員開展黨建引領美麗共富、文明引領文化潤富、人才引領創新筑富、關愛引領溫暖享富、數智引領改革促富等“銀耀助力共富”五大行動,培育壯大“銀耀紡都·惠風暢”老年志願服務團隊和老黨員工作室,累計組建志願者隊伍24支,設立老黨員品牌工作室30多個,在助力共同富裕、維護社會穩定、參與基層治理和關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