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都市區快捷“通勤圈”
“大城市”寧波慈溪這樣邁進“大交通”時代

這幾天,寧波慈溪人的朋友圈被交通大項目刷屏——
11月2日,寧波全市穩進提質金融工具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在寧波至慈溪市域(郊)鐵路工程新城大道站舉行,這意味著慈溪人期盼許已久的軌道交通項目終於開建。而就在數天前,《新建南通至寧波高速鐵路先開段站前及相關工程施工總價承包標段招標公告》發布,通蘇嘉甬高鐵控制性工程杭州灣跨海大橋、蘇州東隧道段將於12月正式開工建設,慈溪不通高鐵的歷史也將終結。
地處長三角幾何中心位置的慈溪,交通是短板。伴隨寧波至慈溪市域(郊)鐵路和通蘇嘉甬高速鐵路等重大交通項目的推進建設,慈溪人的出行半徑如何改變?這個坐擁百萬城區人口的“II型大城市”,又將以何種姿態迎接“大交通”時代?
近一點,再近一點
寧波到慈溪,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坐高鐵,需要到余姚北站轉車,做客車則需先走沈海高速再走329國道,勝陸高架開通后,開車所需時間短了,只是,一個小時的路上時間無論如何還是要預留。
作為寧波軌道交通網中的市域鐵路線,寧波至慈溪市域(郊)鐵路線路全長約64千米,設13座車站。投資估算總額約320億元,計劃2026年底通車運營。沿線13座車站中,慈溪佔8座,其中地下站3座:慈溪高鐵站、潮塘站、新城大道站﹔高架站5座:大學城站、觀附站、觀海衛站、掌起站、龍山站。
從地圖上看,這些站點不但橫向貫通了慈溪東西,也由南至北串起鎮海區、江北區和慈溪市。考慮到線路每小時160千米的最高時速,寧波主、副城之間的距離,大大拉近了。
近到什麼程度?慈溪市鐵路與軌道交通建設指揮部工作人員估算:從慈溪高鐵站到江北孔浦站,最快大約隻需要35分鐘。
高鐵自然更快。據報道,通蘇嘉甬鐵路建成通車后,慈溪至上海虹橋約35分鐘,至寧波約16分鐘。慈溪至蘇州、上海“1小時交通圈”有望形成。
不論35分鐘還是16分鐘,對慈溪人以及在慈工作的通勤一族而言,慈溪到周邊城市的距離,都肉眼可見的縮短了。
正在施工的新城大道站位於慈溪城市主干道新城大道同北三環交叉路口,緊鄰投資200多億元打造的城市客廳“文化商務區”,這裡高端商務樓宇、高品質住宅小區環伺。
“有了這條軌道交通線路,以后上班、回家方便多了!”在環創中心創業十多年的寧波人盧先生滿懷期望。這些年來,他的公司業務覆蓋了慈溪、余姚、寧波主城區,早已習慣平時在慈上班,周末回寧波主城區陪伴家人。而這樣的通勤節奏將要改變。“寧波主城區和慈溪的‘同城時代’越來越近。”
“大城市”的雄心
緊鑼密鼓推進的重大交通項目不僅拉近了慈溪與周邊城市的時空距離,也為縣域經濟“模范生”的新一輪發展拓展了空間。
前段時間,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制的《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發布。榜單最顯眼之處,在於有4個縣級市進入了Ⅱ型大城市行列:慈溪正是其中之一。
從小縣城走向大城市,從縣域經濟步入都市圈經濟,新考題隨之而來。空間規劃怎樣調整?城市、產業能級又該如何提升?
城市發展,既要積極打開思路、放開手腳,更要善於乘勢借力,御風而上。2008年,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成為浙江連接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黃金通道”,慈溪由此進入“大橋經濟”時代,綜合實力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一方陣前列。而今,市域鐵路和通蘇嘉甬高鐵的推進也將為慈溪融入寧波、杭州和上海都市圈鋪平道路。
“顯而易見的一個變化是,以后慈溪企業招聘高層次研發人才會方便得多。”慈溪市交通運輸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眼下,寧波正著力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謀劃推進甬江科創區、翠屏山中央公園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寧波主、副城之間如何實現統籌、協同發展成為課題。借力軌交、高鐵等重大交通項目的落地推進,慈溪經濟社會發展迎來了新機遇。
優化空間布局,加速動能轉換。記者了解到,在甬慈市域鐵路建設的前期階段,不少毗鄰鄉鎮就已提前布局公交場站、停車場等公共設施建設,城鄉面貌由此改變。與此同時,依托高鐵新城等大項目的規劃建設,慈溪都市經濟也駛入快車道,智能家電等區域優勢產業加速轉型。
交通是地方發展的“先行官”。面向未來,慈溪的目標是打造“長三角一體化交通橋頭堡·高品質交通發展典范之城”。具體而言,是對外著力構建與滬、杭、蘇、甬“半小時交通圈”,對內形成市域“123交通圈”,即基本實現所有鎮街道10分鐘上高速(高架)、中心城區與前灣新區20分鐘全輻射、市域各城鎮節點間30分鐘通達,加快打造海陸空“立體化”、滬杭甬“同城化”、全市域“一體化”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十四五’期間,慈溪、前灣新區將完成綜合交通建設投資超500億元。力爭到2025年,慈溪與上海、寧波之間基本形成高鐵高速雙通道格局,與杭州之間直連高速通道落成,成為長三角金南翼交通節點城市。”慈溪市交通運輸局負責人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