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依法護航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

《杭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即將施行

沈鶯、熊艷
2023年04月30日09:14 | 來源:杭州日報
小字號

5月1日起,《杭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正式施行。這是杭州首次以“城”為單位為歷史文化保護立法。

“《條例》重點圍繞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文化傳承與現代社會協調發展、活化利用等方面展開,明確了政府以及部門的工作職責,也對保護對象進行精細化‘細分’。”杭州市園文局相關負責人說。一直以來,杭州堅持文化為魂、歷史為脈,不斷擦亮歷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持續提升杭州城市文化建設軟實力,以實際行動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

為何要為歷史文化名城立法?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塊沉甸甸的“金字招牌”,讓杭州這座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有八千年文明史、五千年建城史的古老城市,承載著“榮光”。

1982年,杭州被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杭州擁有西湖文化景觀、中國大運河(杭州段)、良渚古城遺址三大世界遺產。全市共有1230處文物保護單位(文保點)、1671處歷史建筑、8處歷史文化名鎮、20處歷史文化名村、15條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多年來,杭州開展眾多保護實踐並建章立制。例如,2003年《杭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獲批復、2004年出台《杭州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辦法》、2013年出台《杭州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條例》……2020年啟動《杭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的立法調研。

起草過程歷時三年。“2019年杭州成立由市園文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等專家組成的團隊,實地走訪調查各區、縣(市),收集整理國內109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多次召開座談會和專家論証會並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該負責人說。

針對新形勢查漏補缺,是立法提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往上位法隻對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的相關內容作了規范,但此外,杭州還有大量需要保護的片狀歷史文化資源。例如,2021年杭州開展市域范圍內歷史文化資源的普查工作,確定新增69處片狀歷史文化資源需進行預保護。”該負責人說,《條例》建立了預保護制度,對推薦或發現的可能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筑物、構筑物等,採取預保護措施是其一大亮點。

《條例》為打造世界名城奠定基礎

《條例》共五十五條,分總則、保護對象、保護規劃和風貌管控、保護措施、合理利用、法律責任及附則等七個章節。聚焦“保什麼”“誰來保”“怎麼保”。

保什麼?《條例》結合杭州實際,規定名城的保護對象除了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外,還有世界遺產和各歷史時期都城、州府、縣治所在的歷史城區以及保護對象涉及的文物、風景名勝、古樹名木、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在保護層級上,增加了市級層面“歷史風貌區”和“傳統風貌建筑”,為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提供預備名錄。

誰來保?《條例》進一步明確了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以及相關主管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的名城保護與監督管理責任﹔鼓勵社會力量依法參與名城保護工作。

怎麼保?遵循原則:應保盡保。《條例》創新提出保護規劃應遵循“三面雲山一面城”等杭州特有整體景觀格局﹔保護南宋臨安城、杭州府城等各歷史時期都城、州府、縣治所在的歷史城區的整體格局﹔加強“宋韻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傳承等﹔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定期組織開展專項評估,加大對破壞各類歷史文化資源行為的執法力度等。

“‘歷史文化名城’從原來狹義的杭州老城(區)擴展到杭州全域范圍,把名村名鎮等內容也放入其中,更強調黨委政府的主體職責,把原先市一級的職責往鄉鎮街道作了延伸,使其整個鏈條貫穿起來。”該負責人說,《條例》健全和完善了責任體系,有效提高了杭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的管理水平,充分發揮了規范引領作用,為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努力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范例奠定了基礎。

凝聚全社會力量 守護歷史文化名城

“這是一個恬靜、悠閑、安然、自足的江邊小鎮,民風淳朴……”這是郁達夫筆下的《東梓關》。東梓關村位於杭州市富陽區場口鎮,是一個千年古村,著名作家郁達夫曾居住於此。東梓關村現存清末民初的建筑百余幢。為做好傳統村落保護,在2013年,東梓關村由政府出資,收購村內古建筑,並委托專業設計機構進行保護修繕設計。累計投入各類建設資金3200余萬元,修繕了越石廟、許氏六等多處古建筑。2016年東梓關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並獲得浙江省3A級景區等榮譽。

如今,走進村落,時尚的咖啡吧與傳統的酒作坊,古朴的許家大院與新建的杭派民居,形成了融合之美……千年古村涅槃新生。

“對於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最好的方式是找到合理的利用模式,‘用起來’才能‘保起來’﹔同時,增強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積極性,凝聚全社會力量守護名城是重中之重。”該負責人說,《條例》鼓勵各類歷史文化資源的活化利用,以用促保,活態傳承。鼓勵社會力量通過提供技術服務、捐贈、資助、投資等方式參與保護,如允許引入市場機制,允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依法採取投資入股、租賃經營等方式對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進行盤活利用等。接下來,杭州還將開展《條例》系列宣傳貫徹工作,廣泛動員,抓好學習培訓,確保《條例》各項規定落實落細。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