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金華婺城:廣袤鄉村氣象新 奏響農民“增收曲”

曹靜怡
2024年01月04日19:23 | 來源:婺城融媒
小字號

日征月邁,歲序更新,回望金華婺城這片仙山樂水、江南福地,大地上處處生機勃勃,孕育著豐產增收的希望。這些年來,這裡的村庄環境越來越好,鄉村旅游越來越旺,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鼓足腰包。如今,一幅百姓富、產業興、生態美的畫卷正在此徐徐展開……

找准特色,產業富農見實效

在婺城區蔣堂鎮盛桂有家庭農場的廠房裡,經過除雜、碾白、精篩等工序,一粒粒晶瑩飽滿的稻米打包下線。“現在是銷售旺季,這幾天我們全力在做稻谷加工工作,12月以來精品富硒米已銷售80余噸,臨近新年,銷售量也是越來越多。”談起最近繁忙的工作,盛桂有笑說,目前紛至沓來的訂單讓他們陷入了甜蜜的煩惱。

蔣堂鎮擁有近1.85萬畝富硒土壤資源,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富含硒等人體有益微量元素的土壤孕育出的生態富硒稻受到歡迎。2014年,盛桂有緊跟市場節奏,注冊了相關商標賣起了品牌富硒米,並成立了富硒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在年復一年的堅持下,他憑借優質品種和農業技術,從最初的默默無聞,到現在成為金華市十佳種糧大戶,也帶領越來越多村民通往了發家致富的新生活。據了解,目前聯合社農田面積共有14300畝,發展成員41名,糧食年產量11440噸,單是富硒米年銷售額可達1300萬元。

找准特色產業,就是幫農民找到了致富“金鑰匙”。這幾天,在譽滿全國的高山蔬菜種植基地盤前村,一些村民們開始修復薄膜,他們邊說著收成,邊為來年種植再做准備。“種了一輩子菜,年終最是輕鬆愜意,一直以來,我們盤前蔬菜聲名在外,收入也比較可觀。”六十多歲的種植戶鄭德華笑說。

“我們共有2300余畝土地種植高山蔬菜,以番茄為主,此外也種植茄子、西瓜、玉米等,市裡有兩個代賣點,2023年以來銷售額逾2000萬元,客流量也有10萬人次。”盤前村黨支部書記章軍介紹,該村的蔬菜種植已有百年歷史,由於山村海拔高、晝夜溫差大,盤前村的地理位置不僅有利於番茄糖分積累,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虫害的生長,所以這裡的高山番茄甘甜飽滿,為廣大消費者所青睞。除了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外,土質疏鬆的香灰土和清冽的山泉水灌溉也是盤前番茄形成獨特品質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在金華市農業推廣部門支持下,農戶們也開始利用微蓄微灌設備進行節水灌溉,更加有效地利用了水資源。

章軍說,依托網絡平台的東風,如今他們的高山蔬菜也通過旅游帶貨等方式走進山下百姓家,為更多人所熟知。此外他們更因地制宜,盤活資源,爭取項目,鼓勵村民建設農家樂、鄉村民宿等。目前,村中農家樂經營戶已有30余家,民宿床位近300床,切切實實讓村民們端起了“綠飯碗”,吃上了“生態飯”。

近年來,婺城區以開展村集體創富、農民致富“雙富”行動為抓手,深入推廣“農民共富十法”,通過建立聯農帶農共富機制,實行“村集體+農戶+企業”模式,推動農民變股東、資金變股金、資源變資產,打造共富聯合體。

農旅融合,激活鄉村新引擎

千畝綠地、夢幻花車、豬豬賽跑……元旦假期期間,“熊貓豬豬”兩頭烏國際牧場景區內人潮涌動,熙熙攘攘的客流描繪著婺城農旅經濟的勃勃生機。

金華兩頭烏被譽為“中華熊貓豬”,而熊貓豬豬·兩頭烏國際牧場是婺城區打造的集智慧養殖觀光和休閑游樂體驗於一體的文化旅游新地標。打卡豬博物館、參觀兩頭烏飼養過程、體驗多項游樂……從開園至今,該牧場吸引了大量的親子家庭旅游,共吸引150多萬名游客,產生經營性收入1.7億元。

這兩天,距離“熊貓豬豬”不遠的婺城區白龍橋鎮新昌橋村也是熱鬧非凡。在一家農家樂內,老板娘汪麗芳顛勺起鍋,屋裡屋外食客滿座。“我們是村裡第一家開農家樂的,日常生意都不錯,旅游旺季時店裡每天都有百來號人來吃飯。”汪麗芳說,從落寞古村“蝶變”為一片濱水樂園,鄉村游熱潮也讓他們村民“烹”出的好日子越過越紅火。

農旅跨界融合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業態,不僅碰撞出田園生活的好風景、農民生活的好光景,更是碰撞出了鄉村振興的好前景。而讓“美麗風景”轉化為“美麗經濟”,在婺城,像新昌橋村這樣的蝶變村還有很多。為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婺城還編制了“生態共富產業帶”建設規劃,將三溪九鄉鎮串點成線,謀劃11個項目總投資120余億元壯大生態富民產業,推動鄉村農文體旅融合發展,爭創省級共同富裕示范帶,其中“熊貓豬豬”列入國家級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名單。如今,這裡一家家農家樂熱火朝天,一項項勢頭強勁的特色產業煥發生機,一條條蜿蜒平整的柏油路順著村落延伸而出……農旅產業優勢正不斷放大,周邊鎮村每年吸引游客60余萬人次,助力村民增收近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動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婺城還謀劃建設浙中現代共同富裕先導示范區、南杉溫泉度假村提升改造項目(二期)、婺城區鄉村振興項目(一期)等一批共富項目。2023年前三季度,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900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17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31元,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0.041,列金華市第3。

共富工坊,繪就創富新圖景

探索共同富裕這條新路,“提低”始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制勝之要。

走進婺城區沙畈鄉遼頭村,滿山蒼蒼竹林隨風搖曳,一鋤子下去,不經意“探頭”的一顆顆冬筍連根拔起,碩大鮮美,沾滿泥土的芬芳。“我們村竹林資源豐富,而家家戶戶更是挖筍的好手。”村黨支部書記曹正躍介紹,為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助力村民增收,近年來,他們因地制宜,一直探索推進“竹筍兩用”模式,帶領村民們大力發展筍制品加工產業。在這裡,2021年建起了烘干房,2022年又打造了筍干加工基地,並注冊了商標品牌,新建“共富工坊”推動農特加盟,初步實現了筍制品加工業的規模化和機械化,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有效帶動群眾持續增收。

“筍干40元一斤,此外砍竹子也可以作原料賣,山林裡還有專門負責養護的村民,進一步盤活了閑散勞動力,促進村民致富增收。”曹正躍說,在有關部門的牽線搭橋下,山裡的“土特產”真正闖入山外的“大市場”。2023年4月,鄉裡還舉辦了第七屆竹文化節,遼頭人人都為家鄉春筍做代言、勤吆喝,而這些美味鮮筍不僅深受消費者喜愛,也讓村民們增收致富。

縮小“三大差距”、聚焦“擴中提低”、推動共同富裕,這是浙江省提出共富工坊建設的初心和初衷,也是婺城助力群眾拓寬創業就業渠道的應有之義。

為幫助轄區內更多閑置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致富崗位,近年來,婺城區大力推廣“共富工坊”創新載體,有機整合優質資源、扶持政策、人員培訓等,推動來料加工、電商直播、農旅融合等類型共富工坊培育,通過黨建搭台,打通村企合作渠道,並建立具體清單,推動供需信息精准對接,為當地群眾創造了“離土不離鄉、離鄉不離家”的就業平台。據悉,近三年來,婺城因地制宜開展技能培訓600余場,共有25000余人次參加。與此同時,一家家“共富工坊”於婺城遍地開花,讓“小作坊”變“致富坊”,“閑散戶”變“生力軍”,真正實現送項目到村、送就業到戶、送技能到人,形成強村、富民、興企的多方共贏,讓更多人在共富工坊裡找到“共富密碼”,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回望2023年,婺城區圓滿完成糧食安全、高效生態農業、千萬工程、農民共富等目標任務,鄉村振興特色工作亮點紛呈,獲評第四批國家級農村產業發展示范園等8項國家級榮譽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成績突出集體等21項省級榮譽,全國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現場會、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暨城鎮污水管網提升改造現場推進會等4個國家級、省級現場會在婺城舉辦。2023年前三季度,婺城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9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31元,增速6.4%,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3.8%,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行政村佔比66.67%……

“凡為過往,皆為序章,下一步,區委社建委(區發改局)也將貫徹省委、省政府和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扎實推動‘擴中’‘提低’、同心共建·幸福婺裡結對等針對性行動方案落地,助力轄區群眾增收致富渠道越來越寬,奮力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中當先鋒、打頭陣。”婺城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說。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