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考古調查項目262個、勘探項目210個
紹興考古亮出年度成績單

1月10日,記者從2024年度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果匯報會暨紹興市考古學會年會上了解到,過去一年,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考古調查項目262個,完成勘探項目210個,開展發掘項目19個,發掘面積2.2萬平方米。
紹興是浙江省首個擁有具備考古發掘資質單位的地級市。自2023年6月獲得資質並獨立承擔區域考古工作以來,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開展考古發掘項目23個。這些項目主要為勘探后發掘項目和搶救性發掘項目,發掘對象包含遺址、墓葬、窯址等多種類型,年代跨越商周至明清時期,出土完整及可修復文物3000余件,標本逾萬件。
其中,紹興稽中遺址在2024年7月因發現越國高等級建筑被國家文物局發布為“考古中國”重大發現。該遺址是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獨立開展的考古發掘項目,發掘面積3000平方米。“這是首次在紹興古城內發現了越國時期和漢代高等級建筑基址,是越國都城考古、兩漢郡縣考古、古代建筑考古的重大發現,為探索越國都城格局和漢六朝會稽郡變遷提供了重要線索,是紹興五代之前長期作為我國東南政治經濟文化區域中心的重要實証。”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龍彬說。
除稽中遺址外,會上還介紹了越城區塔山遺址、越城區九裡古墓群、越城區府山古墓群、濱海新區百草園遺址、嵊州市缸山村遺址、新昌縣棠村墓群、越城區芳泉古墓群、諸暨市燕尾山大埂頭古墓群等8個重要項目的發掘成果,這些遺址為紹興古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對探究紹興歷史沿革、經濟社會發展、喪葬習俗變化等具有重要價值。
2025年,紹興考古將如何繼續發力?李龍彬告訴記者,將立足推動古城申遺考古學術研究,以紹興地域史前文化、越文化、宋韻文化及古陶瓷文化作為學術研究的主攻方向,持續做好土地儲備考古前置和重點考古項目的發掘工作。“加強考古成果闡釋和宣傳,主動讓考古融入公眾生活,也將是未來的工作重點。”李龍彬介紹,稽中遺址考古紀錄片、《紹興考古資料匯編》、《陽明故裡考古發掘圖錄》等考古發掘報告和科普資料也將播出、出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