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參演人數創新高 精彩演出獲點贊

春晚舞台上,看浙江的活力與韻味

沈聽雨
2025年01月30日09:36 | 來源:浙江日報
小字號

  1月29日,大年初一。剛結束不久的2025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上,接連亮相的充滿浙江元素的節目,讓網友頻頻點贊,“原來身穿紅花襖、手轉紅手絹的機器人來自杭州”“陳麗君的許仙真俊俏,讓人眼前一亮”“又一次在總台春晚看到浙婺的身影,每年的表現都讓人驚艷”“浙江音樂學院的舞蹈《幽蘭》盡顯江南詩意”……

  從小品、戲曲到歌曲、舞蹈,央視總台蛇年春晚含“浙”量很高。今年浙江共有80名演職人員參與6個節目的演出,參演人數創下歷史新高。

  扭秧歌的機器人,持續引發廣泛關注。這批來自杭州某科技公司的機器人,在創意融合舞蹈《秧BOT》中亮相。此次的春晚節目,該公司為機器人准備了超過130個舞蹈動作,所有關節都要大幅度運動,很有技術含量。這讓觀眾贊嘆:“一個‘賽博朋克’世界已經在向我們招手了。”

  江南文化的獨特韻味與深厚底蘊也讓觀眾沉醉其中。

  春晚的開場表演《如意舞步》中,就有眼尖的觀眾注意到在舞台亮相的臨平滾燈,這項古老技藝和現代活力激情碰撞,精彩絕倫。

  小品《借傘》更是隨處可見浙江傳統文化。故事發生在西湖,浙江小百花越劇院的演員陳麗君、何青青、王金洪參演其中。特別是陳麗君一身越劇扮相,手持西湖綢傘上演經典橋段“斷橋借傘”,宛如古畫中走出的翩翩公子,英氣中隱含柔情,把越劇的青春氣息傳遞給全國觀眾。

  作為“春節”申遺成功后的首屆春晚,為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雋永魅力,央視總台導演組在許多節目中插入了非遺等傳統文化元素,這在戲曲節目中體現得尤為淋漓盡致。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牡丹亭·游園》裡耳熟能詳的這句念白,成為今年春晚戲曲節目《聲動梨園》的開場。唱出這句念白的,是浙江京昆藝術中心演員吳心怡。雖然念白隻有15秒,但她在北京呆了一個月,陸陸續續排練了十幾次,隻為精益求精。

  61歲的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浙江音樂學院教授林為林,和樓勝等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的30余名演員則向全國觀眾展現了傳統戲曲藝術的風採。樓勝說,這次演出採用了多劇種共同演繹的方式,因為昆曲、京劇和婺劇都帶有昆腔,就有了共同用昆腔唱響的《得勝令》。

  雖然出場時間已過零點,但由21名浙江音樂學院舞蹈學院在校學生和上海歌舞團朱潔靜、浙江歌舞劇院孫靖雯共同演繹的原創舞蹈《幽蘭》,依然收獲許多點贊。

  “這次的舞蹈作品源自浙江音樂學院曾獲得第十四屆荷花獎第四名(提名獎)的作品《蘭敘》。”浙音舞蹈學院院長徐頏說,為更契合春晚舞台,此次在音樂、服裝、舞蹈結構上都進行了改動,突出深谷幽蘭的形象和大靜大美的藝術追求。比如,在音樂方面,作曲家亢竹青專門用大編制的樂隊進行重新編曲錄制,讓作品后半部分的抒情舞段更為大氣磅礡。

  2022年,創意音舞詩畫節目《憶江南》亮相總台虎年春晚,將舞蹈表演、人物演出等融入中國傳統山水畫意境之中,呈現了一幅新時代圖景﹔2023年,舞蹈《碇步橋》亮相總台兔年春晚,以浙江風土人情為創作源泉,展現一派江南水鄉之韻。今年,浙音再次帶著學校的團隊和原創舞蹈來到總台蛇年春晚,這讓徐頏感到光榮也很激動:“3支舞蹈從色調、聲響到表演、氛圍,都是對江南文化精神特質的生動詮釋,對中華文化精髓的不斷求索。”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