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咖啡“香味”提鄉村振興“鮮味”
湖州五年推出十三項機制助力“村咖”飄香

隔著屏幕,在澳大利亞悉尼市開了近24年咖啡店的托馬斯有點不解:“即便是工作日,湖州德清五四村的‘格裡恩’鄉村咖啡館為啥如此熱鬧?甚至還被社交媒體譽為‘江南小瑞士’!”直到近日不遠萬裡來湖州體驗,他才恍然大悟,“現代的設計、傳統的鄉村、國際的表達,原來這裡賣的不是咖啡,而是風景!”
把優美的自然環境轉化為可觀的經濟效益,“村咖”正為湖州的鄉村旅游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據不完全統計,過去5年,湖州市及各區縣在資產盤活、產業帶動、項目撬動、文化賦能、創客驅動、抱團發展等方面,相繼推出了13項特色機制用於支持“村咖”建設,推動全市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持續攀高。截至2024年底,全市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8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佔比達到95%以上。
據了解,這13項特色機制涉及發布《鄉村運營(村庄經營)指南》、舉辦“村咖大會”、評選“最向往的村咖館”、培育“金牌農人”村咖能手、設立村咖拉花比賽、繪制鄉村咖啡地圖、打造村咖景點、村咖青年沙龍等。在這些機制的推動下,“村咖”作為推動鄉村旅游的有力抓手,正在讓好風景源源不斷地換來好錢景,成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關鍵媒介。
目前,湖州市有近600家“村咖”,它們各有特色,並與文化禮堂、鄉村博物館、民宿、研學基地等跨界融合,推動鄉村旅游產業蓬勃發展,讓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在湖州市安吉縣梅溪鎮紅廟村,村咖“深藍計劃X”通過“兩入股三收益”合作模式,即當地村民和村集體以資金、資源入股,以拿租金、掙薪金、分股金的形式獲得收入。
隨著“村咖”發展,鄉村面貌也發生了改變,還多了一份青春活力。畢業於北京大學的黃彬彬在2023年帶領團隊入駐南潯區善璉鎮窯裡村,一度沉寂的村庄因為“村咖”,使得民宿、藝術家工作室等20多種業態破土而出。在湖州市德清縣莫干山國際旅游度假區,30多處“村咖”賣的不只是一杯飲料,更像是一個個連接點,成為串聯起景區、農家樂、民宿的關鍵要素,並與露營、民宿、音樂節等新業態結合,為鄉村文旅增添新韻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