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蘇浙聯合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數據中心集群建設
長三角,有多能“算”

8月21日,一年一度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開發者大會暨全鏈接大會在嘉興市嘉善縣舉辦。
記者了解到,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正在聯合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數據中心集群,它將和蕪湖數據中心集群一起,組成長三角算力樞紐,成為我國“東數西算”工程八大算力樞紐之一。
眼下,示范區多個算力中心、算力平台正在建設中。國家算力樞紐,滬蘇浙皖怎樣聯合打造?怎樣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全國樞紐一盤棋
如果說數據是數字時代的“石油”,算力就是“煉油廠”,精加工后產出人工智能AI大模型,從居家生活到旅游出行、從電商購物到醫療保健,推動不同場景更加智能便捷。
算力供需分布並不均衡,有些地方“吃不飽”,有些地方“用不完”。東部地區人口產業密集,是算力需求集中地,但土地、能源緊張,冷卻成本太高﹔西部地廣人稀,可再生能源豐富,具備承接東部需求的潛力。
“如果能建一張‘國家算網’,有助於實現算力的跨區域高效配置,並產生規模效應。”示范區執委會營商產業部高級主管郎澤軍說。
和“西電東送”相似,“東數西算”工程應運而生。在國家布局的八大算力樞紐中,長三角算力樞紐主要滿足長三角中心城市的實時性算力需求,也就是面向時效敏感型產業,如具身智能、自動駕駛等﹔溫冷業務(使用頻度不高的業務)則向西部遷移。
目前,9個算力中心組成示范區集群,包括上海的青浦雲湖數據中心、中國移動長三角(上海)5G生態谷、優刻得青浦數據中心、大美時代視聽大數據產業園,江蘇的吳江算力調度中心、中國移動長三角(蘇州)雲計算中心,浙江的阿裡巴巴長三角智能計算基地、中國電信長三角國家樞紐嘉興算力中心和中國移動長三角(嘉善)智算中心。
它們有的專注科研計算,有的側重算力調度和綜合服務,還有的致力於人工智能應用。
除吳江算力調度中心已投產1號算力中心並接入“國家算網”,其余項目仍在建設中。比如位於嘉善經開區的阿裡巴巴長三角智能計算基地,總投資143億元,目前兩棟數據中心大樓已交付投運,正加快安裝服務器。
到2027年,整個示范區集群智能總規模預計不低於60EFLOPS(指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次數)。僅嘉善一縣就能形成30EFLOPS以上的萬卡級智算集群,實現同城新型算力中心間時延不高於1毫秒、至長三角樞紐節點時延不高於3毫秒。
“算網”怎麼建
建一張“算網”,核心是把多個算力中心連通起來。如果能在更大范圍實現數據的流動互通、遷移計算,就能解決數據“找不著”“傳得慢”“不好用”的問題。
2024年8月,長三角樞紐“1+4”算力平台啟動互聯互通。
“1”是長三角(上海)算力互聯互通平台,它向上對接國家算力互聯網公共服務平台,向下對接兩個集群的算力中心,還兼具監督管理能力和產業服務能力。
“4”是區域性算力平台,包括上海算力交易平台、蘇州市公共算力服務平台、阿裡雲長三角智能計算(嘉善)算力基地和長三角樞紐蕪湖集群算力公共服務平台。
各算力中心一般選擇就近接入區域性算力平台,通過算力技術標准化體系實現互聯互通。通過跨省調度,算力資源的利用率將大大提高,更好地實現供需匹配。
不過,“算網”建設還面臨制度挑戰。
“單打獨斗”和組成智算集群,規模、成本都不同,如何設置調度和分攤機制?算力網絡按行政邊界劃分,跨省通信存在中間跳轉,怎麼提速?各地算力供需不平衡,跨省服務相當於把高價值輸出、把成本留下,怎樣更公平地做好經濟效益統計?
這都需要創新一體化機制,營造正向激勵的制度環境。
2024年底,示范區執委會聯合青吳嘉三地人民政府,共同編制《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算力高質量協同發展實施意見》,實施“算建協同”“算網協同”“算能協同”“算產協同”四大行動。
通過強化協同機制和市場要素等多方面制度創新,到2027年底,示范區算力中心將深度融入國家算力網,打造具有國內影響力和示范效應的跨地區算力產業協同應用示范區。
賦能新質生產力
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只是第一步,如何賦能生產?會議現場,記者向一家具身智能領域企業了解情況。
總部位於杭州余杭的ELU中能坤域科技集團,深耕AI智能機器人、行業AI智能體、機器人大腦三大領域。企業聯合創始人劉揚介紹,大數據和算力是具身智能系統的核心驅動力,應用於AI決策大腦訓練、多機器人協同調度、場景感知與理解等多個環節,也就是讓上百台機器人能掌握不同專業知識,還能實時推理和自主行動。
“企業需要低延遲、高並發的算力資源,隨著機器人數量從百台級向千台級、萬台級發展,算力需求呈指數級增長,既要保証性能,又要控制成本。”他說。
長三角算力樞紐的建設,最直接的作用就是降低算力成本、提升計算效率,還能支撐企業嘗試更復雜的算法模型,比如實現“一腦多身多場景”,加速技術迭代。
不僅如此,算力樞紐還將吸引更多AI企業和人才集聚,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鏈,實現標准化協同,便於企業間技術協同和數據共享——這也是示范區“算產協同”行動的目標。
示范區也計劃依托算力基建項目,向上帶動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區塊鏈等發展,向下帶動數據中心、服務器、半導體存儲、通信傳輸等產業集聚。
在郎澤軍看來,示范區還有大量算力需求有待開拓,一是未來產業發展,人工智能、超級計算、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持續迭代﹔二是優勢產業升級,高端紡織、智能家居、生命健康、新材料、智能物聯等數智化轉型﹔三是智慧應用場景,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旅等系統的搭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