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航天新一代衛星物聯網星座來了
浙江民營“星鏈”正式建成

9月24日,吉利星座第六個軌道面衛星發射現場。孫金標攝
9月24日15時56分,山東日照附近海域,一枚運載火箭以“1箭12星”方式成功發射,將包含“浙BA號”在內的吉利星座第六個軌道面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標志著浙江民營“星鏈”正式建成,這也是中國商業航天首次具備全球實時通信服務能力。
吉利星座由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全棧自主研發、建設和運營,2022年至2025年,經6次成功發射完成一期組網,在軌衛星總數達到64顆,在太空織就了一張覆蓋全球的低軌衛星物聯網。
“與傳統通信網絡不同,吉利星座能夠實現‘天地一體化’連接,在偏遠山區、海洋、沙漠等網絡盲區,依然能提供高可靠、低時延數據傳輸,每日通信能力達3.4億次,可支持全球2000萬用戶,單條通信能傳輸1900Byte內容。”吉利衛星超級工廠負責人劉勇介紹。此外,該星座還具備50分貝的超強抗干擾能力,具備業界最強繞射特性,鏈路損耗低,通信可靠性遠超國際同類系統。
吉利星座全部衛星均產自台州灣新區的吉利衛星超級工廠。這是全球首個深度融合航天制造與汽車制造能力的衛星量產基地,可實現年產衛星500顆。“規模化生產讓單星制造成本大幅降低,且吉利星座提供的衛星物聯通信資費僅為傳統衛星的1%。”劉勇表示。
面對商業航天這場全球競速,吉利星座的加速組網,意味著中國商業航天正走向體系躍升。“除了組建星座,我們還具備從衛星通信芯片、模組到多型終端的全鏈條能力,可以說,我們擁有與國際主流商業航天企業比肩的實力,正打造面向世界的商業航天生態。”時空道宇首席執行官王洋的自豪溢於言表。
目前,時空道宇已與中國聯通等頭部企業合作,推動“衛星物聯網+產業”融合創新,並完成“衛星+智能網聯”“衛星+海洋漁業”“衛星+工程機械”“衛星+交通物流”等應用場景的拓展融合,並已部署中東、非洲、東南亞及中亞、拉美市場,與20多個國家運營商達成合作,讓“天上的星座”真正走進地面的生產與生活。
未來,隨著吉利星座一期72顆衛星全部部署,全球覆蓋區域將實現3至4重實時覆蓋,通信容量與可靠性進一步增強,成為中國商業航天面向全球商用打造的新一代衛星物聯網星座的代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