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越劇+”“小吃+”“賽事+”等主線
紹興嵊州構筑全域聯動消費新生態

10月15日上午,紹興嵊州市甘霖鎮孔村的“稻夢谷·富樂田園”內,游客絡繹不絕。金色稻浪之畔,退役的綠皮火車與非遺竹編藝術裝置相映成趣,成為游客競相拍照的打卡點。
這幅節后熱景,是嵊州消費活力持續涌動的生動縮影。今年以來,嵊州市以文化為內核、以創新為動力、以融合為路徑,緊緊圍繞“越劇+”“小吃+”“賽事+”等主線,構筑全域聯動消費新生態,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作為嵊州文化最具辨識度的越劇,正以多層次、場景化的創新表達走向街頭巷尾、山水田園,成為拉動消費的“軟實力”。連續舉辦三屆的“嵊州村越”以不設門檻、全民參與的方式,打通了“聚氣”到“生財”的轉化路徑,從村口古戲台到網絡直播,從自娛自樂到與名家互動,已成為連接城鄉的文化紐帶。同時,遍布村(社)文化禮堂的經典折子戲、越劇教唱等活動,則構建起“可聽可學可唱”的開放式戲文空間,讓游客沉浸田園之樂的同時也能享受越劇韻味。
在“越劇+”推動消費層級多元化之外,城鄉聯動、優勢互補的全域消費新格局正在形成。作為老城復興“核心引擎”的東前街,通過場景再造煥發全新活力。在保留老城牆、任光紀念館等歷史肌理的同時,創新引入剡城書屋、文創潮玩店等新興業態,讓傳統與現代在此完美交融。精心策劃的“嫦娥奔月”飛天秀、紅色音樂會等活動,將街區打造成持續生成新體驗的“活態博物館”。
與此相呼應的是鄉村消費場景的創新蝶變。新晉網紅打卡點的“稻夢谷·富樂田園”和“谷粒π—棚友稻坊”等項目,徹底顛覆了傳統“農家樂”的單一模式。通過深度嫁接當地稻米等農業產業,將農業景觀、退役火車等工業遺存、非遺竹編藝術轉化為極具吸引力的美學裝置和消費空間。“長橋趕日落”等詩意場景的營造,讓田園風光本身成為核心消費產品。今年創新推出的“鄉野潮玩節”,更以“一片區一主題”模式,系統整合十大共富片區資源,將游園會、音樂會、非遺研學等活動嵌入鄉野,推動鄉村消費從單一觀光向深度體驗升級。
隨著全域消費氛圍的持續升溫,“賽事+”成為串聯城鄉的又一條紐帶。圍繞“賽事+”,嵊州搭建起“體育搭台、文旅唱戲、商貿共贏”的融合發展新模式。在舉辦專業賽事之外,當地還舉辦了“西白雲路”山地挑戰賽等系列體育賽事,推動體育賽事活動進鄉村、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實現“一場賽事帶火一片區域”的乘數效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