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关注】记者“体验360行”系列(58)
心灵的捕手
2013年10月08日14:18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手机看新闻
开栏的话: “您是做什么的?”乍然相识,人们大都会抛出这样的话题。 或许您正干着最苦、最脏、最累、最危险的活儿,拿着微薄的薪酬,经年舍不得添一件新衣; 或许,您正操持着一门后继乏人的手艺,忍受着萧条与孤独,却仍然选择了坚守; 或许,您正从事着一个新型的职业,在炫目的职场上创造着大量的财富,享受着妒羡的目光。 或许,您只是“朝九晚五”人群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员…… “360行,行行出状元”——不是高薪的职业才显得尊贵,不是炫目的职场才显得伟大。不同的职业,背负着不同的责任,承受着各自的艰辛。无论您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恪尽职守、躬身奉献,您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多一点体验,多一份理解。从今天开始,人民网浙江频道记者将按照报社“走转改”部署,进一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零距离地倾听、感知各行各业的酸甜苦辣! 希望您的目光注视着我们的脚步…… |
范琍云接到咨询预约电话,语气亲切地与求助者进行沟通。 |
体验职业:心理咨询师
体验地点:杭州某心理咨询工作室
身体病了可去医院就诊,复杂的病情还能挂专家号细心诊治,若是心理出了毛病该怎么办?现实中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虽不是医生,却能帮助人们找出肉眼看不见的心理问题,他们被誉为“心灵捕手”,专门修补人们心灵的伤痛。
这群人,就是心理咨询师。
说起心理咨询师,很多人会想到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当时,幸存者、罹难者家属等一大批群体遭受严重心理创伤,由此心理干预走进了公众视野,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带动了心理咨询行业空前火爆。
带着几分好奇,记者来到了杭州天目山路附近的一家心理咨询中心,近距离接触这个我们还不是很熟悉的行业。
倾听的学问
早上十点半,记者按约定来到了范琍云工作室附近,拨通对方的电话。
“你已经到了啊,站在那等我一下,我马上出来接你。”电话那端的范琍云坚持亲自出来带路。不一会儿,一身红裙的范琍云,出现在记者面前。微卷长发淡淡彩妆,看起来朝气十足,一点儿都不像五十几岁的人。
记者跟随范琍云,步行2分钟左右便来到了她的工作室,是由十几平米的空间间隔而成。最外面是接待室,往里走便是咨询间了。里面摆放着一张茶几和四个红色沙发,不大却十分温馨。记者向范琍云说明想体验心理咨询师的来意,她听了后有些为难:“其实我平常只有接到现场咨询预约才会过来,也不晓得今天有没有人前来咨询。”
范琍云介绍,她目前咨询方式主要有两种:现场咨询和电话咨询。其中电话咨询的数量远远多于现场咨询。
说起电话咨询,可是给范琍云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夜深人静,忧多者往往难寐。当他们内心痛苦无法向身边亲友倾诉时,心理咨询师成了他们倾诉的不二人选。正因如此,范琍云经常会在深夜两三点钟接到求助者的电话。为了不影响自己正常休息,范琍云把手机设定为晚上12点后拒接电话的状态。但即使这样,也不是所有的电话都能拒绝的。
“有一天晚上十点多我正准备休息,一个已经预存咨询费的北京求助者打来电话。这个电话一直打了5个多小时才挂断。”讲到这,范琍云停了几秒略带尴尬地接着说,“说实话电话凌晨3点那会儿,我困得不行,也没给出什么专业性建议。不过,他当时的情况也不需要建议,需要的仅仅是有个人倾听就可以了。”
正说着,范琍云接到一个打算前来咨询的预约电话,约定了下午一点见面。听到有求助者要过来,记者再次提出想要学习体验的想法。这次,范琍云很爽快的应承了下来。不仅如此她还传授了一些咨询师技能,记者也再一次听到了“倾听”这个字眼。“做心理咨询,特别是面对新求助者的时候,要做的事首先是倾听。要不然你一无所知,怎么给人提供帮助?”
所谓倾听,其实是大有学问的,不是简单的听求助者说话,而是在听着过程中语言、眼神和肢体都要有所回应。范琍云叮嘱记者,求助者讲述经常跟着情绪走,琐碎杂乱。心理咨询师需要去捕捉其中的细节,有时看似无关紧要的一句话,恰恰是开启症结的钥匙。
“通常我会边听边做笔记,你一会儿也先尝试做做笔记吧”范琍云给记者分配了工作内容。
下午一点半,90后小夫妻准时到来咨询室。踏进工作室不等坐下,女求助者便说:“我们俩来到这里,是想解决问题的。”接着开始叙述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这样的单方面倾诉持续了近两个个多小时。求助者那如机关枪一样噼里啪啦的语速,让记者有些手忙脚乱,只记下了事情的大概。
记者忙乱中不忘观察范琍云,只见她略低着头下笔如飞,时不时身体前倾,抬头看向求助者,进行眼神交流,鼓励女方继续说下去。此时的范琍云没有想象中的滔滔不绝,只有“恩”、“恩恩”的应和声。
抽丝剥茧
通过妻子的巨细靡遗地叙述,记者也有些明了矛盾所在。原来这对小夫妻除了生活理念上的矛盾比较大之外,冲突的爆发点是来自男方的家庭暴力。
当女求助者停下诉说,范琍云并没有记者想象中的去指责男方,反而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对你们两人的行为保持中立,不评论对错,只分析原因。”对于范琍云的这句“不评论对错,只分析原因”记者十分不解。
当这对夫妻俩走后,记者提出了自己的困惑,遇到人品比较差的难道也不指出他的错处么?范琍云这样解释:“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是描述出求助者的心理层次,帮助找出事情形成的原因,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姿态去做道德评判。”
随后范琍云又举了个例子加以说明。如果前来求助者有偷窃癖,人品毋庸置疑是不好的。但寻求帮助这个行为本身已经说明,他意识到了错误,可仍抑制不住想要去偷的念头。此时求助者的内心其实是带着恐惧的。若再去指责他“偷窃是可耻的”只会加剧他的恐惧心理。心理咨询师要做的是剖析偷窃行为的根本缘由,从而消除恐惧,帮助求助者停止偷窃行为。
面对家庭暴力问题,范琍云究竟要如何“只分析原因”,记者当下十分期待。
只见范琍云翻了翻笔记大致浏览了一下,随后决定从较为寡言的男求助者身上寻找突破,“你自己回想一下自己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动手的?”
男子想了一会,“当她和我吵架要离婚的时候。”停了几秒钟,又焦躁地补充道,“她是做销售的,死人都能说活。我们以前吵架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又吵不过她。劝了劝了,哄也哄了,最后就动手打了。”
范琍云接过话语,“结果你发现动拳头之后,可以停止老婆的争吵。于是在下次发生争吵的时候,直接选择了用拳头来解决,我分析的对不对?”
“对的,对的。”男子不住地点头,赞同范琍云的说法。
范琍云并没有立即下结论,而是开始问了个细节问题,“老婆刚刚有说到你小的时候,妈妈经常在外面打麻将,留你自己一个人在家,盯着墙上的儿诗‘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在那念,是么?”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范琍云又询问了男求助者不同年龄段与父母相处的模式、细节以及感受,从成长环境、生存环境等各方面。综合诸多信息后,范琍云给出暴力背后她的解读。这对夫妻中老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缺少来自家庭的关爱。结婚后,他在老婆身上找到了情感的归属。童年没有力量去反抗母亲,但如今却可以使用暴力控制住老婆。用拳头来解决问题,属于心理能量跟不上所采取的一种方式,根本目的还是希望老婆不要离开这个家庭。
一般情况下,人的心理会处在一个上下波动较为平衡的状态。但是在非常规条件下,心理活动会相对失衡,表现出一些暴力、强迫、偷窃、暴露等负面行为,从而影响到生活质量。而心理咨询师便是找出失衡的原因,帮助求助者调整心理,恢复到平衡状态。
价值>价格
下午六点十分左右,小夫妻俩停下诉说,范琍云把存在的问题剖析地较为透彻,俩人也搞明白双方平时过激行为背后的真正意图后,情绪缓和了很多。在工作室内双方相互表态,承诺会在以后会做出改变,更加用心的对待婚姻。
起身离开前,男求助者看向范琍云捎带迟疑地问:“那……一共多少钱?”
“都四个小时了,2000块”范琍云看了下时间答道。记者看得出求助者有些意外,但仍是很爽快的付了钱。
范琍云的咨询室于2009年成立,当时收费300元/小时。当问及最开始定价那么高,会不会没有生意时,范琍云笑了笑,“说实话,心理咨询是个奢侈品,很多人还是舍不得的。有时候来的求助者,看一个小时快到了,便着急的起身。问题才刚刚剖析出来,这样一走就完全没有效果了。”
有对钱“小气”的顾客,当然也有很大方的顾客。“我的客户里面很多都是外地的,其中有一个一次给我打了13万元咨询费。”范琍云的脸上透着自豪。
今年,范琍云为自己涨了身价,定价500元/小时。“我这个收费在我们行业里面并不算贵的。我觉得我的这份工作确确实实是能给别人带来帮助的。”接着范琍云为记者讲述了一个成功阻止求助者自杀的案例。
该名求助者刚离异,带儿子独自生活。失败的婚姻以及生活的压力,让求助者精神上饱受折磨。原本约好下午做咨询,12点时范琍云的收到一条女方的短信,“我把房产证和存折寄给你,麻烦转交给我前夫,让他以后好好照顾孩子。”
范琍云看到短信后,觉得并非玩笑,于是立即拨通对方的电话询问人在何处。女求助者不愿透露地址,最后拒接电话。范琍云报警后,便开始不停地发短信。结果当找到人的时候,求助者手腕已经被割得红肿不堪。过后范琍云询问是不是她的短信起了作用,求助者给予肯定的答谢。
这段跌宕起伏的事情听起来有些神奇,那么短信里到底是写了什么内容,有此奇用?
“她最在乎最放不下的是谁?她的儿子。所以我发了那么多短信,只有一句话,儿子需要你,儿子需要你,儿子需要你!只有抓住心中最柔软的那处,才能一击即中。”
说完,范琍云又补充道:“你知道她为什么突然关机了么?是因为她打电话给前夫,希望前夫可以照顾孩子,前夫只说了一句话‘我自己都照顾不过来,哪有时间管他啊’就是这句话,让她彻底绝望。所以说你别看我们只是说说话而已,感觉钱好像赚的还蛮轻松的。我们这是个需要终身成长的职业,在平时也是要不断的学习认知心理学、行为干预等技能的。你要是专业不到家,尤其是这种危机干预,一句话说错,很可能断送一个人的生命。”
诚如范琍云所说,心理咨询看似只是说说话,却不简单。心理咨询师从聆听、提问到说话方式都是有讲究的。他们不仅帮助求助者疏导情感因素,还注重人文关怀,安抚求助者波荡的情感。记者离开之前,范琍云又接到两个心理咨询的预约电话。对于范琍云来说,次日又将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天。
记者手记:
心理咨询师需求缺口巨大
近几年,我国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达28.7万人,有200万自杀未遂。有研究显示,自杀已成为青少年首位死因,其中90%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面对此番严峻形势,社会对心理咨询师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国际卫生组织认为,每千人拥有一个心理咨询师是健康社会的平衡点。按照这个标准,杭州市大约需要8000多名咨询师,可杭州现有专业人员不足百名,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
从业人员数量上存在巨大缺口,也让心理咨询师披上了神秘的外衣,无形中抬升了资费金额。目前,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型经济发达城市,心理咨询收费普遍在每小时300-800元人民币之间。面对不菲的费用以及咨询所需的持续性,很多人因价格而望而却步。
范琍云告诉记者,我国心理咨询目前发展的一大难点在于,求助者所有的咨询费用都要自理。而在美国,心理咨询收是纳入到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也就是说可以由保险公司报销的。我国心理咨询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但真正作为一个标准化的行业仅11年,仍处于起步阶段。制度上的不完善,也成为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一大阻力。
另一方面,也许是与民族性格有关,让国人大方地承认心理问题,往往过不了心理这一关。当下,随着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宣传,心理咨询虽然已逐渐走进人们视野,但仍有不少人认为“只有神经病才会去看心理咨询”,这是对心理咨询的曲解。实际上,心理咨询主要帮助的对象是正常人,而非精神病患者。如果百姓不能客观正确地看待咨询师,从心底接纳这一行业,心理咨询费用价格再便宜也是无用。
面对这些现状,杭州市也做了一些扶持工作。记者从杭州市妇联了解到,从2012年开始妇联开展了心灵驿站进社区活动,杭州市13个区、县的大型社区都开辟出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活动组织相关自愿者免费为求助者提供咨询,范琍云也是其中的一员,“我做公益一方面免费提供咨询,帮助那些收入较低的人也能得到帮助;另一方面也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行业,为自己做口碑。”
希望做的这些点点滴滴工作,能够助推心理咨询师行业的发展;也希望未来的某一天,寻求心理咨询就像生病要打针吃药一样,可以成为老百姓生活中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儿,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 |
身为心灵驿站进社区的一名志愿者,范琍云现场为市民提供免费心理咨询。 |
- 原创推荐
- 风情小镇
- 旅游频道
- 图说中国
- 热点推荐
- 环球博览
- 图说浙江
- 人民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