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嘉兴嘉善县西塘镇荷池村:“法”润乡村 美丽加分

赵倩
2021年07月09日08:47 | 来源:嘉兴日报
小字号

  盛夏,在古镇西塘的西大门,荷池浜里的荷花碧叶连成一片,小亭飞檐倒映在水中,垂柳绿树辉映着木廊红,放暑假的孩子在亲水平台旁的健身公园里,骑着自行车三五相伴……7月8日,在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荷池村,一幅悠然自在的美丽乡村图景映入记者眼帘。

  “法”润乡村,美丽加分。近年来,以民主法治工作为重要抓手,西塘镇荷池村大力推进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法治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有序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持续巩固浙江省民主法治村创建成果,擦亮美丽乡村的亮丽风景线。

  党建引领,为法治乡村建设添动力

  近年来,荷池村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大力推进“法”润乡村,美丽加分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

  作为浙江省第一批农家乐特色示范村,荷池村曾有过荣光,依托古镇景区带来的巨大客源,村民们纷纷办旅馆、开民宿。2008年,富士康集团在西塘落户,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向荷池村聚集,村民又看到了新的“商机”,农家乐陆续变成一间间出租房。同时,为了获取眼前利益,村民擅自抢占、超占土地的现象层出不穷,优美庭院日渐脏乱,村内通道越占越窄,河浜池塘发黑变臭,导致旅游业发展不进反退。

  2018年,荷池村全面打响违建拆除攻坚战、脏乱差整治提升战、干群联动聚力战,党员干部不仅带头拆,还动员群众一起拆,尽力当好拆违工作的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该村仅仅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就拆除违建3万多平方米。

  此后,荷池村通过党建引领,不断推动人居环境由整洁向美丽、由干净向宜居提升,实现了小村庄的美丽蝶变,为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荷池村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

  四治融合,打造乡村治理新高地

  2020年荷池村双创中心顺利落成,荷池“智慧大脑”应运而生,自此开启了荷池村“智治、自治、法治、德治”四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格局。“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村”,依靠“智慧大脑”,荷池村将“和谐邻里”“美丽乡村”“综合治理”等模块融入其中,借助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实现了管理全域、服务全域、治理全域的目标。

  围绕“五民主三公开”,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让村级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荷池村坚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落实群防群治责任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16个微网格长的作用,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实现“一次不用跑”解决问题。2021年上半年,通过村级网格,累计处理群众反映和自主巡查发现的各类问题286个。

  为更好发挥“德治”作用,荷池村多措并举培育乡风文明,将老党员、老干部、乡贤充实到调解队伍中,半年时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件;宣传乡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事例,培养村民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观念,引导村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开展传承弘扬好家风好家训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评选评议身边好人、好婆媳、好妯娌、新时代好少年等模范人物,引导村民崇德向善,和睦相处。

  普法宣传,共画依法治村“同心圆”

  “法治乡村建设重在培育法治观念。”荷池村坚持把普及法律知识、培育法治文化贯穿于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全过程,结合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建设法治文化公园、法治夜市等一批宣传阵地,将法治宣传内容融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花草树木、亭台楼阁中,让群众处处看法、时时想法,营造良好的法治宣传氛围。

  打造线上普法与线下普法“新媒体”宣传阵地,通过“之江法云”微信塔群、荷池公众号法苑杂谈专栏、村级文化礼堂等平台,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诉求和法律咨询、及时反馈和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参与化解村民的矛盾纠纷。

  设立“红茶坊”公共法律服务点,聘请法律顾问现场接待村民,为村居建设、村民生活“把脉问诊”。针对在“问诊”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对无法现场解答的,帮助对接法律援助或提供精准的法律服务,做到“对症下药”。截至目前,“红茶坊”公共法律服务点已有效解决涉法问题10余起,为村民群众打通了普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