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60金31银25铜

全国残运会上,杭州籍健儿载誉而归

柴悦颖、杨云飞
2021年11月03日08:15 | 来源:杭州日报
小字号

  81位杭州运动健儿出征,共斩获60枚金牌、31枚银牌、25枚铜牌。10月29日,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落下帷幕,杭州运动健儿载誉而归。

  此次全国残运会,杭州运动健儿参加了田径、游泳、赛艇、射箭、轮椅篮球等十余个项目,所获金牌数位居浙江首位。早在今年9月结束的第16届东京残奥会上,杭州籍运动健儿就收获了3金5银3铜。他们用自强不息的精神,登上最高领奖台,不畏强手、敢打敢拼、奋勇争先,奏响生命赞歌。

  迎战年长十多岁的对手

  12岁跆拳道小将书写奇迹

  今年的全国残运会,杭州的运动员中不仅有经验丰富的“榜样前辈”,也有崭露头角的“年轻小将”,他们在游泳、田径、跆拳道等多项个体项目中表现绝佳。其中,一个“小小”身影登上领奖台后,尤为引人注目,她就是刚满12岁的跆拳道小将郑子墨。

  小姑娘来自杭州市文海实验小学,代表浙江参加跆拳道女子K44级别49公斤级比赛。赛场上,她迎战比自己年长十多岁的对手时没有退却,发挥超常,在赛场上大放异彩,夺得铜牌。

  拿到这枚珍贵的奖牌,郑子墨很谦虚:“只是运气好而已。”她说,这个级别报名人数不多,虽然要与大自己十多岁的选手较量,但自己没有害怕,还幸运地赢了几场。

  说起取得的成绩时,虽然郑子墨自己轻描淡写,但她背后的努力教练都看在眼里。

  “我是在2018年浙江省青少年跆拳道公开赛时发现她的。”教练程益刚回忆,当时,小子墨被对手打倒在地摔得挺重,但她马上站起来继续战斗,也没有哭,看得出来很坚强,虽然最后输了比赛,但留给大家的印象很深刻。“与其他女孩不一样,子墨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好胜心强且吃苦耐劳。虽然训练比较枯燥、辛苦,但她状态总是特别专注。”

  2021年7月,郑子墨利用暑假的空隙进入浙江省队集训,备战全国残运会。与她一起训练的都是成年人,对于当时未满12周岁的小女孩而言,要跟上大人的训练量十分不易。在杭州最热的三个月里,郑子墨每天都要奔波于训练中心和家,直到赛前一天才停训修整。

  谈及练习跆拳道带来的收获,郑子墨直言不讳:“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提到对于自己成长的期许,她语调自信,“妈妈跟我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想通过努力让自己的未来有更多可能。”

  三次出征残奥会两次夺金

  她举起沉甸甸的国家荣耀

  每一位勇敢挑战的残疾运动健儿,都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英雄。

  为推动杭州残疾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杭州市残联挖掘和培养优秀残疾人运动员苗子,积极向国家和省队输送优秀运动人才。在今年第16届东京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高居金牌和奖牌“双榜”榜首,其中杭州运动员稳定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赢得了全世界的掌声。最近,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授予王李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共青团杭州市委、杭州市青年联合会决定授予谭玉娇、王李超、徐海蛟、杨明源、蔡长贵、陈亮亮等6名同志“杭州青年五四奖章”。

  31岁的举重运动员谭玉娇,已是第三次参加残奥会,第二次夺得女子67公斤级举重比赛金牌。她出生在湖南韶山,两年前落户杭州。

  “7岁时生了一场病,我的右腿成了三级残疾。”谭玉娇回忆,那时的她自卑而胆小,“我想让自己变得足够好,不想成为家人的拖累。”

  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13岁的谭玉娇被举重教练一眼选中,训练一个月后就去参加湖南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并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冠军。这场比赛,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改变了她的人生:14岁转学到湘潭市体校,正式开始举重训练;19岁被选入国家队,参加人生中第一场世界级比赛;20岁转会浙江,进步得更快更稳。

  “2012年,我第一次参加伦敦残奥会,当时我的左肩受伤,最终只获得一枚银牌。”不过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谭玉娇内心只有满满的骄傲和自豪,“当你战胜内心的恐惧和怯弱,举出平时最好的成绩,名次是水到渠成的事。”

  这之后,谭玉娇继续投身训练。从2013年开始,她将亚锦赛、世锦赛、亚残会、世界杯赛、全国锦标赛、全运会女子举重67公斤级项目上的金牌尽收囊中。

  “我从一个上不了体育课的残疾孩子,到如今成了残奥会举重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命运给了我艰难的考验,也给了我足够好的奖赏。”这些年砥砺前行,谭玉娇举起的不仅是自己的人生和梦想,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国家荣耀。

(责编:叶宾得、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