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南京银杏里入选江苏首批旅游休闲街区

胡颖
2021年11月16日10:54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银杏里文化街区市集。建邺区委宣传部供图

  秋意正浓,银杏转黄。南京市建邺区滨江公园内,银杏里文化街区游人如织:或漫步银杏大道感受秋日暖阳,或打卡各色沉浸式体验装置感悟文学魅力,或点上一杯咖啡享受惬意时光……

  今年4月29日正式开街,银杏里迄今共吸引了160多万人次游客前来打卡。前不久,首批江苏省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公布,全省共有16家单位入选,银杏里文化街区位列其中。

  从一条普通的银杏大道,到南京首个开放式文化街区,银杏里正逐渐成为世界文学之都的重要载体,河西·建邺的文化新客厅、消费新标杆。

  文化打底 增色文学之都

  银杏里文化街区西起江苏大剧院,东向奥体中心,北至金陵图书馆,总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也正因与市内几大文体地标相邻,从“诞生”之初,银杏里就坚持以文化打造街区底色,在主街贯穿设置了多个高科技含量的文学沉浸式体验装置。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步入银杏里,一面镶嵌着关于南京的古诗词街区装置前,时有父母带着孩子,一一辨认着眼前的诗句。“桃花扇”造型的装置专门做成了镂空形状,方便市民拍照打卡;“浦口老火车站”站台上,再现了书中的月台、橘子等经典元素,并精心摘录了朱自清《背影》中的段落……移步换景间,市民游客们在银杏林间捡拾起南京文脉,多维度领略南京文学魅力。

  建邺新城房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整个街区的设计理念旨在将文化在可读、可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为一个可享、可触的开放式都市文化空间生态体。从入口处的“文学之门”,到街区中央330米走廊上,依次排列着13处艺术装置,均与南京文学或历史特色结合。

  除了打造文学装置,在业态引进上也处处彰显文化底蕴。今年1月,由建邺区新城房产集团、金陵图书馆、云几文化共同打造的金陵图书馆·云几书房对外开放。220平方米的空间以“家在六朝烟水间”为文化元素,集合了阅读、餐饮、文化沙龙等多种功能。

  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理事长潘谷平表示,将链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相关国际机构及其他世界文学之都城市,整合南京文学资源禀赋,发挥促进会在文脉资源共享、合作产业链接以及南京文投在舞台演艺、内容生产、活动策划等方面优势,与建邺区政府合作,将银杏里打造成为集“世界文学之都”沉浸体验、市民会客厅、人气打卡标杆等为一体的示范街区。

  民生为本 共享文化生活圈

  华灯初上,南京市民周女士带着4岁的女儿在银杏里音乐台前聚精会神地看着台上的文艺表演。“挺好的,不仅环境美,活动也多,我们住得不远就喜欢来这转转,让孩子接受下艺术的熏陶。”

  硬件打造是第一步,如何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开街伊始,银杏里以“银杏邺游纪”为主题,打造银杏里青年市集文创节,囊括音乐会、芭蕾、昆曲等精彩节目。此外,主题为“潮我袭来”的2021河西建邺城市艺术生活节也同步开启。一个月里,近百场精彩纷呈、潮玩有趣的活动轮番上演,为众多市民游客带给耳目一新的文化体验。

  同时,银杏里文化街区还引入云锦、手工糖画、扇面画、剪纸、风筝制作技艺、木刻水印等非遗展示与活动,让非遗文化可感可触。

  “之前在网上听别人介绍过这里,来南京就专门来看看,没想到正好赶上拜月仪式,太满足啦!”中秋假期,外地游客王小姐和朋友专程来银杏里打卡。当天,“月圆中秋‘杏’会建邺”拜月仪式在银杏里文化街区上演,诗词朗诵、猜灯谜等活动为现场市民游客送上了一场文化大餐,欢度中秋假期。

  “增加公共服务是我们重要的设计理念之一,要满足市民群众对于网红街巷、特色街区的美好向往。”建邺区新城房地产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潘文忠说,银杏里作为建邺五大核心场馆的中心,天然具备整合文化资源的能力,如何将文化、艺术和体育融入生活,满足市民在休闲娱乐、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多元需求也是银杏里一以贯之的使命。

  据统计,自开放以来,中国歌剧节、紫金文化艺术节、see音乐节、南京梅花戏剧之夜、教育嘉年华、城市定向赛、留学生文化雅集、青年艺术市集等数十项文化活动在银杏里成功举办。银杏里文化街区已成为河西·建邺各类文化活动的新阵地,既是南京市民的必经文化打卡地,也是外来游客体验感悟南京文化的重要窗口。

  消费标杆 打造“夜经济”地标

  城市文化空间是城市文脉传承的空间表现,是城市独特魅力的集中展示,也是满足城市居民不断上升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而如何让文化效应与经济效应实现双赢,也是城市文化空间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银杏里所在的建邺区是南京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区域。二十年间,这片曾经的荒芜农田,早已发展成高楼林立、产业集聚的现代化新城区。但大多数人对河西的印象一向是“高大上有余,烟火气不足”:这里夜晚的大街上很少见到稠密的人流;咖啡馆、书吧等公共空间多依托于写字楼,开放性不足;必须连走带跑才能在绿灯闪烁时通过的宽阔马路,似乎并不鼓励人们在休闲时光里游荡。

  “我们河西并不缺少大的综合体,缺的就是像银杏里这样的小空间,能让我们走一走、停一停。”今年上半年,银杏里文化街区正式开街后,项目规划顾问、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所长刘红杰收到了周围居民的感谢。

  瞄准城市客厅核心定位,银杏里与周边“城市青年精英”“时尚达人”等人群紧密结合,在文化体验游览外大力引入餐饮、休闲等知名品牌,积聚了独具南京人文特色的云几茶社、明朝、陆朝临江台等众多“文旅+”业态,地方和创意文化比例超80%。这些业态大大弥补了江苏大剧院等文旅设施周边配套服务设施的不足,也满足了公众在“慢时光”里“吃行游购娱”的全方位需求。

  华灯初上、夜色未央,集手作、特色服饰、文创、美食等为一体的银杏市集热闹非凡。各类特色商品与主舞台的音乐、快闪等融为一体,点亮建邺“夜生活”,让城市夜景进入年轻人的“打卡清单”。高质量的夜间经济也是一座城市文化魅力和发展活力的重要标志。夜间文旅经济更是衡量一座城市生活质量、消费水平、开放度、活跃度、投资软环境及经济与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

  在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丁宏看来,特色街区是拉动内需消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城市街区以其个性鲜明的特征,架构起文化与经济、就业与消费、个体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联系,正是有特色街区这样的“明珠”,才串起“千城千面”、独具魅力的城市发展形态和消费经济基础。

(责编:孙鹏、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