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东海明珠”的“电力守望者”

台州大陈发电厂:陪伴大陈岛从“蹒跚”到腾飞

蔡亚男
2021年12月06日13:46 |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小字号

  在“东海明珠”台州大陈岛的一角,有一座已经“退居二线”的大陈发电厂。在半个世纪以前,大陈岛只是一座满目疮痍的荒岛,能有如今的繁荣之景,离不开这座默默无闻的老电厂,和一群传承大陈薪火的电力人。

92d6c07f9754a1cbbea2e1b3793083f.jpg

  疮痍之上起希望,废墟中诞生的大陈发电厂

  1956年1月,第一批垦荒队员踏上大陈岛,队员中21岁的叶荣华被凄凉的岛上景象惊呆了:“一江山岛”战役后,大陈岛已然成了一座破坏严重、布满地雷的死岛。

  再多困难都无法阻挡勤劳勇敢的垦荒队员,但条件的艰苦可以熬一熬,物资的匮乏可以忍一忍,唯独缺电让垦荒事业举步维艰。

  1958年,意识到电能重要性的叶荣华,带领部分垦荒队员,利用未完全催毁的老房子,用仅有的一台18千瓦炭气发电机组,建设发电厂。1958年5月1日,大陈发电厂正式成立,开始每晚为岛上的垦荒队员供电3小时。

66c13ae6f92fe3b9fb8c6557763b2aa.jpg

  大陈岛在垦荒队员的血汗浇灌下开始逐渐复苏,对电能的需求也随之扩大。被大陈岛发展催着跑的大陈电厂,供电能力捉襟见肘。1960年7月,垦荒任务完成后,原本可以返回温州继续深造的叶荣华,毅然选择举家留在大陈岛。

  1963年,叶荣华团队为电厂增加1台50千瓦柴油机组,总装机容量78.8千瓦,完成了大陈发电厂的第一次扩容;1979年,团队在大陈岛元宝山玻璃坑筹建新厂,改3.3千伏为10千伏线路,每日发电由6小时增至16小时;1985年,浙江省第一批风力发电机组落地大陈,与大陈发电厂并网运行,让大陈岛的风电水平达到浙江前列。

e6295a8a1fe83321d8cd20956eb92bd.bmp

  从踏上荒岛开荒,到看着大陈岛一点点发展起来,叶荣华坚定了要将毕生贡献给大陈岛供电事业的决心,在岛上奋斗了38年。

  奋发图强谋发展,大陈发电厂吹响“冲锋号”

  19岁来到大陈发电厂工作的王海强,是位土生土长的大陈人。他的父亲王进苏与叶荣华同是垦荒队员。身为“垦二代”的王海强,也像叶荣华一样,一头扎进了大陈岛的电力建设。

  1988年,丹麦产风力发电机竣工,并与大陈发电厂并网运行。此外,上大陈10千伏电网建成,上下大陈10千伏海缆联网成功,彻底改变了上大陈岛部队和周边群众自主发电、限时供电的情况。这时的大陈发电厂,有了风力发电的补充,供电能力已经可以覆盖整个岛屿的用电需求,其供电量达到了历史新高。

b47055f28ed41a8c02a15af0ac07104.png

  1995年,大陈发电厂改制成为大陈供电所,承担岛上发电、供电任务。那时的大陈岛,配网网架十分薄弱,且不说岛上复杂的地形让电线杆的布局难上加难,架好的电网还要遭受岛上台风、盐雾、锈蚀和藤蔓的考验。

  2006年8月,王海强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升级大陈岛的供电网络,解开扼住海岛发展的关隘。”

  整整6年时间,王海强带领同事,针对海岛特点进行电网改造。他带领线路班将岛上的易腐蚀电缆全部换成铜导线,为所有电杆加装防风拉线,更换了1071个高绝缘性绝缘子,对17个台区的增容和配电房进行地毯式改造,将原先“弱不禁风”的电网变成可以对抗16级台风的“四不怕”电网。

  充足的电力输出加上稳固的网架,电再不是牵制海岛发展的“枷锁”,反而成了大陈乡村振兴的“冲锋号”。作为大陈岛上唯一一座发电厂,大陈发电厂此时的发电量已经比初建厂时翻了150余倍。

  智慧电网海岛全覆盖,大陈发电厂成历史的“见证者”

  2009年海底电缆竣工投运,大陈岛终于结束了长达50余年的孤岛运行时代,从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大陈发电厂此时也“退居二线”,成了岛上的备用供电力量。

  2016年,郭一均、吴培豪等年轻血液来到大陈岛,以“垦三代”的身份和“新生代”的视角,为大陈岛的电力事业注入新活力。

  他们不仅为岛上的电路装上“智慧大脑”,提升供电质量,更是以“共产党员服务队”身份,开展了反哺垦荒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电暖海岛渔村、保障驻岛官兵“四大服务”活动,还建立了“海上营业厅”和7×24小时“党员应急处理中心”,不管多偏远,客户一个电话,他们都能马上上门服务。2019年,大陈供电所被中宣部命名“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如今的大陈岛,海岛民宿、鱼虾养殖呈星火燎原之势兴起,越来越多集产业、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美丽渔村找寻到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之道。

9df3e14fda7655dc66b4cd3bf44ee57.jpg

  大陈电力人通过一张绿色能源地图,聚焦多元融合的高弹性电网的建设与清洁能源推广,海岛全电景区、全电民宿、全电养殖、全电公共交通遍地开花。就在今年,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综合能源系统示范工程与柔性低频输电工程开工在即,大陈岛不久之后就将实现从清洁电力到清洁气体能源转化及供应的全过程零碳与清洁能源100%消纳,率先打造“碳中和示范岛”的金名片。

  2020年11月,由大陈发电厂改造而成的大陈岛“三色三地”电力文化展厅竣工开馆,海岛上的电力老建筑、老物件追寻与保护工作也同期展开。

  老物件、老建筑代代守护,寄托于其中的电力垦荒精神也在不断传递。利用海岛丰富的红色资源,大陈“红船·光明学堂”应运而生,依靠多种互动式教育课程,将那些故事和精神更好地传达。

6e3bb51f494dbb2cc7f00a8172d7b60.jpg

  如今的大陈发电厂少了发电运行时的轰鸣声,更像是一位经历丰富的“老垦荒队员”,静静向世人诉说着这段艰苦而坚定的垦荒历史。

  回首半个多世纪,大陈电力的发展与垦荒精神一脉相承,大陈发电厂的历史,是大陈岛发展史的缩影,大陈发展的每一步,都有大陈发电厂的“注脚”。

(责编:叶宾得、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