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原创

绿水青山带笑颜

2021长三角年度关键词|颜值

方彭依梦
2022年01月30日10:04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长三角地区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生态保护的创新高地。三年来,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长三角三省一市通过一体化制度创新,推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不断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从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到“新安江模式”,从太湖之畔到钱江之源,回望2021年,处处书写着“点绿成金”的故事。江海潮涌一年间,在长三角这片热土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民网浙江频道用“眼”和“笔”记录了2021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机遇与成就,用关键词共同回忆长三角这一年乘风破浪的高光时刻。“2021长三角年度关键词”系列报道第三篇聚焦关键词——“颜值”。

长三角区位条件优越。近年来,有关部门和三省一市根据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部署,积极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促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取得积极成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开创美丽中国典范,“五水共治”、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深入实施,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集中建设,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有效机制和典型模式。但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长三角区域也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如:自然湿地萎缩明显;水环境质量改善效果不稳固,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威胁;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结构性污染突出;地区之间生态环境差异大等。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2021年1月,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4月21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两省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批准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技术规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监测技术规范》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技术规范》3项一体化示范区技术规范。5月27日,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第一次会议在江苏无锡召开。会前,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人民政府签署了长三角区域碳普惠机制联动建设工作备忘录和长三角区域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联防联治合作协议,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环保产业协会及南京、杭州、宁波、无锡和苏州市环保产业协会签署了长三角区域环保产业协会联席会议备忘录。

过去一年,长三角三省一市作为推进长三角生态环境共同保护的责任主体,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细化规划目标、任务,推进规划实施,解决了许多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浙皖携手 共护一江清水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入钱塘。”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境内六股尖的新安江流域,干流总长359公里,近2/3在安徽境内,经黄山市歙县街口镇进入浙江境内,流入下游千岛湖、富春江,汇入钱塘江,其平均出境水量占下游浙江千岛湖入库水量的68%以上。新安江是歙县和淳安百姓共同的母亲河,是美丽千岛湖的源头,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水质优劣很大程度决定了千岛湖的水质好坏,关乎着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安全。

自2012年起,浙皖两省在我国率先建立跨省际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通过三轮生态补偿机制的落实,有效推进了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杭州市淳安县与黄山市歙县的联系也日趋紧密,适时开展联合水质监测、垃圾打捞和执法应急,推动新安江流域水质持续向好。在杭州市和黄山市的共同推进下,淳安县与歙县签订联合打捞协议,由淳安县提供垃圾打捞船,重点协助歙县打捞汛期新安江流城上游漂浮物。过去一年,两县已组织开展了15次联合打捞。

2021年是新安江生态流域补偿机制建立10周年,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以新安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为契机,以党建联盟为指引,通过联合水质监测、联合环境执法、联合垃圾打捞等方式多措并举开展流域共保共治,全方位深化上下游合作交流。在“共饮一江水”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共护一江水”。

千岛湖是1959年建成蓄水的新安江水库,是长三角地区库容最大的优质淡水水库,也是杭州市一千多万人口的饮用水源。千岛湖流域地跨安徽、浙江两省。2021年3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人民政府共建的千岛湖生态系统研究站挂牌成立。“千岛湖是淳安的眼睛,是长三角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淡水湖泊。”淳安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鸿斌表示,淳安始终把保护千岛湖作为第一责任和最大的政治担当,举全县之力呵护一湖秀水、满目青山。千岛湖生态系统研究站的成立,不仅弥补了淳安在综合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空白,更为淳安提供了集科研创新、学术交流、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高位平台。

2021年6月3日,“秀水卫士”千岛湖场景数据平台正式上线,已帮助10个责任单位处置水源地黄色预警2次、河流来水红色预警2次、黄色预警13次、农村污水处理设施566次,生成“今日态势”报告和水质水华报告各212份,有力保障了千岛湖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安全。6月5日,淳安县与歙县两地党员环保先锋队队员共同将3万尾成鱼和2万尾鲢鳙鱼苗投放至新安江源头水域,以此纪念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10周年。

2021年6月26日,杭州市生态环境局、黄山市生态环境局在杭州市联合组织召开《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专家评审会。会上,《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这是安徽省首个跨省际流域水生态共同保护类规划,也是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打造杭州都市圈生态环保合作示范区的具体实践。同年11月22日,淳安县渔业资源保护和发展委员会、亚组委淳安工作专班办公室等多个单位80余名党员代表,在杭州淳安千岛湖金山鱼湾生态放流基地,向千岛湖增殖放流优质水生动物5万只(尾),其中中华鳖1万只、鲢鱼2万尾、三角魴2万尾,千岛湖渔业资源再添新“成员”。

据了解,过去一年,千岛湖出境断面水质始终保持Ⅰ类标准,市控以上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在全国61个重点水库中名列前茅,淳安县更是以杭州市第一名的成绩,荣获浙江省2021年度水利工作综合绩效考评优秀。

下一步,浙皖两省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验区的政策、资金、产业等扶持力度,深化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支持淳安产业平台整合提升,做大做强水饮料产业,深化“两山银行”建设试点,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支持乡村产业融合“点状供地”试点,积极拓展壮大淳安“飞地经济”。

三省一市协同立法

长江流域禁捕联合亮剑

“看垂虹千丈,斜阳万顷,尽倒影、青奁里。”如今,站在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岸边,水面波光粼粼,岸边的芦苇丛随风摇曳。经过一年多的退捕工作,太湖水质越来越好。

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等重点水域实行10年禁捕。2月26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禁捕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随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人大常委会也于3月下旬陆续审议通过长江禁捕决定。4月1日,由长三角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分别作出的《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禁捕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施行,建立健全长江“十年禁渔”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协同防范和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和市场销售非法捕捞渔获物的违法行为。

2021年5月18日,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地区联合做好长江“十年禁渔”合作备忘录》。备忘录围绕常见水生生物保护和长江禁捕工作目标任务,构建起长三角三省一市多部门联勤联动执法机制,确保长江“十年禁渔”有效执行并取得扎实成效。

长三角协同立法,助力长江流域十年禁捕。过去一年,长三角围绕构建三省一市协同非法捕捞闭环监管长效机制,联动开展了长江保护法和长江禁捕执法检查。同时,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联动监督有力地推动了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和跨区域联合执法。目前,长江口禁捕管理区非法捕捞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沿江沿岸涉渔问题越来越少,逐步呈现“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社会氛围。长三角人的餐桌也有了变化,不论是江苏还是浙江,现在去太湖周边旅游,在餐馆或菜市场里,都不再有真正的“太湖三白”出售。

2021年10月25日,长三角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长江禁捕联动监督联合执法行动。这样的一体化实战演练,是长三角探索禁捕工作跨省联动监督、协同立法、联合执法的新成果。值得关注的是,如今执法部门在长江口开展行动时可以通过智能系统打击非法捕捞,与传统方式相比,更加快速、便捷。据了解,长江禁捕智能化管控系统将于2022年建成,可基本实现长江口全天候、无死角、全方位监管。

共筑长江禁渔网,守护长江清水绿岸。由于长江口位于省际交界处,交界水域区域的联勤联动行动十分关键。2021年11月23日,江苏省太仓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与上海市宝山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执法大队召开长江禁捕渔政联合执法工作协议签约会。会上,两地共同签署了《长江渔政联合执法工作协议》,正式建立了长江交界水域禁捕执法工作协作机制。此外,省际交界的崇明区、浦东新区也分别与启东、嵊泗签订了合作协议,合力挤压非法捕捞空间,维护水域生态环境安全。

2021年12月23日至31日,浙江省湖州市农业农村局紧盯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全面组织开展冬季太湖等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四清四无”专项执法排查行动,出动执法人员315人次、执法车(船)165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2次、巡查检查95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2起,清理地笼等非法网具4358条,有力巩固了长江流域湖州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成果,交出了2021年湖州渔政助力“长江禁渔”的收官答卷。据了解,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一年来,江苏共破获涉渔刑事及治安案件1025起,处理嫌疑人1366名。截至2021年11月,长江上海段共查处涉渔案件941起,涉案人员1166人,清理取缔“三无”船舶112艘。当前,安徽省长江水域部署小目标雷达65个、高清光电设备617套、无人机111架,初步建成上下联动的多元智能感知信息系统,基本覆盖长江流域安徽段重点水域。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长三角文旅“燃”起来

大运河文化带、长江黄金旅游带、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长三角地区文旅资源丰富。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三省一市间的旅游交往日益密切,生态绿色一体化也在不断推进中。过去一年,共建美丽和谐长三角取得了一定成果,长三角区域间的旅游资源加速融合,各地旅游产业迎来新的发展“风口”。

2021年3月11日至12日,2021年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联席会议在浙江台州召开。沪苏浙皖就如何下好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大棋的议题进行探讨。会上,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表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要找准项目载体,从现有资源来看,正在联合申遗的江南水乡古镇集群、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一岭六县”产业协作区、环太湖世界级旅游度假区集群是有基础、有条件的。同时,环太湖的长三角地区为良渚文化核心区,近些年有多个文化遗址挖掘发现,可联合打造“中华文明之光,世界文化之窗”文旅金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会上还提出,长三角地区可推进社保卡在长三角区域文旅领域的互认互通互用。一卡在手,便能享受长三角区域文化体验和旅游观光服务。针对长三角区域的“一卡通”服务,依据浙江省大数据局设计的长三角一卡通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浙里办”中已设有一卡通专区,并在专区里推出了图书馆、风景区、博物馆等适用场景。数字科技赋能文旅一体化,据了解,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搭建了“浙里好玩”统一预约预订平台,目前已入驻浙江省景区737家、博物馆(纪念馆)117家。

此外,红色是长三角的共同基因,聚力红色文旅,策划推出跨区域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是长三角区域共同聚焦的热点。2021年7月8日,《关于全面提升上海市红色旅游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意见》提出,要深化红色旅游区域合作,特别是加强长三角红色旅游区域联动,共同打造“上海一大纪念馆—浙江嘉兴南湖—淮安周恩来故里—皖西大别山”等红色旅游长三角精品线路,共同塑造品牌形象,共同分享市场信息,共同建设高品质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先手棋。2021年12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三年(2021—2023)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正式发布。根据《计划》,未来三年,沪苏浙两省一市将谋划绿色生态共保、文旅产品共建等十大工程,重点建设江南水乡客厅、淀山湖江南水乡文化旅游度假区等73个重大项目,包括建设江南窑乡文化体验园、江南水乡古镇世界文化遗产地以及湖泊保护修复行动、清水绿廊行动、全域秀美行动等。《计划》指出,要将示范区打造成为长三角绿色生态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集聚区、中国区域一体化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国际一流水乡古镇文化旅游圈建设的样板区。

同月,由江苏省文旅厅牵头、联合上海浙江安徽两省一市文旅部门、依托高铁网络和站点开展的“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评选活动落下帷幕,首批31个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亮相。“快车漫游”,近年来,长三角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使得高铁旅游出行更为便捷。据了解,这些小城覆盖了长三角主要旅游度假目的地,各具特色、亮点鲜明,涵盖了美食、人文、康养等文旅热门话题。

此外,“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评选活动除了考虑小城本身实力条件,更将铁路建设重点区域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沪苏浙皖多省交界区域等纳入了考量范围。在评选结果中不难发现,一些欠发达的小城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旅康养的过程中,积极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往期回顾】

  2021长三角年度关键词|人才

  2021长三角年度关键词|共富

(责编:方彭依梦、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