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块耕地都有守护者
嘉兴将全面推行四级“田长制”
走进嘉兴秀洲区新塍镇火炬村的“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眼前的小麦连片嫩绿,长势喜人。新塍镇于2017年启动实施全域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目前“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整治规划有三个区块,其中2021年已基本完成的火炬村、富园村和陡门村区块,整治面积达23719亩。
据“田长”沈顺华介绍,该工程通过合理规划布局,不仅实现农田集中连片、土地高效节约,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持续带动村民增收。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压舱石”。4月15日,嘉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田长制”工作机制的通知》,在该市全面推行“田长制”,由各级党政一把手分别担任市、县、镇、村四级“田长”,在行政村明确耕地保护巡查员。市、县、镇、村四级“田长”各负其责,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协同推进各项工作。
其实,“田长制”此前在嘉兴已有实践。2020年,秀洲区借鉴“河长制”成功经验,在浙江省率先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田长制”,由区政府主要领导及6位副区长分别担任两个村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田长”,各镇由镇长、分管副镇长、村书记共同担任执行“田长”,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保护体系。
结合各镇特点,“田长”们带头实地调研,充分利用抛荒区域、复耕整治区域和征迁区域,多环节、多途径挖掘种粮潜力,腾出粮食生产新空间。另外,因地制宜简化土地流转流程,及时动员当地种粮大户承包种植,加快粮食播种进度,确保应“增”尽增。
与两年前相比,如今嘉兴全面推行的“田长制”,又多了数字化赋能。2022年初,嘉兴在原有的“智慧国土天眼”系统上进行迭代升级,用“铁塔视联”智慧感知系统嵌入“耕地智保”,在浙江先行先试建立耕地保护“耕地视联智保”数字化应用场景。这个系统相当于嘉兴耕地资源的“活账本”,各级“田长”可通过平台查询耕地的“家底”。
田地里的数字化应用,可以在嘉兴桐乡市找到案例。目前,桐乡已经租用了铁塔高位视频监控222路,以自然资源“一张图”为数据底板,将视频数据与业务数据融合,利用视频监控识别疑似耕地的“非农化”“非粮化”行为。2022年2月桐乡上线“耕地智保”应用至今,已经发出1000多条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直接发到“田长”们的手机上,生成巡查任务,“田长”们有针对性地对疑似地块进行巡查后,可以做到耕地变化早发现、早处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