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双减”周年记:一场“减”与“增”的较量
2021年7月24日,国家“双减”政策出台,一系列全新的挑战摆在了每一个教育者面前:怎样合理有效地减负?如何提高作业质量?如何确保减负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余杭区召开2021年义务教育段学校作业改革推进会强化作业管理。余杭区教育局供图
面对这些挑战,杭州余杭区教育局将“减”与“增”双管齐下,五育并举落地增效、作业管理迭代升级、数字赋能优势凸显……“双减”政策实施一年来,余杭区围绕作业管理、提升质量、数字赋能等方面多措并举、创新形式,全面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实效,努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科创蓄力 全面育人做“加法”
暑假来临,本该“静谧”的余杭区瓶窑中学校园里依旧很“热闹”。上午9点,560名中小学生陆续走进学校的余杭区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敞亮的实验室里,孩子们或摆弄着自制的机器人,或围在电脑前相互交流着学习心得,兴奋地等待一整天的人工智能夏令营的新奇体验。
“我报名了机器人编程课,搭建机器人,还能让它动起来,很有趣!”今年暑假,瓶窑镇第一小学学生姜钰灵不再忙着上培训班,而是在家门口学起了《智慧亚运城市》的机器人编程课。经过5天PBL项目制学习,姜钰灵已经能够自主搭建机器人、为机器人编程,并能熟练操作它完成任务。
余杭区人工智能教育基地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开设科创课程。余杭区教育局供图
余杭区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负责人赵骞坦言,“双减”政策落地后,孩子们的暑期有了更多时间。科创类夏令营成为不少孩子的假期“打开方式”,截至第3期夏令营,机器人搭建、程序编写、无人机飞行表演等免费的7门科创课程均被“秒”完,深受学生欢迎。
据介绍,余杭区是浙江省内最早实现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课程全覆盖的区,已形成“全域覆盖、递进实施、三强发力、推波助澜”的科创教育体系,拥有浓厚的人工智能学习氛围。依托余杭区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余杭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教育,除定期开展暑期人工智能夏令营外,余杭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中小学生暑期托管服务,为学生们量身定制AI科创课程。
另一方面,作为杭州市率先推行学后托管服务的“杭州样板”,余杭在“双减”背景下将课后托管服务提质扩面。如今,机器人编程、AI人工智能等科创类特色拓展课在余杭校园里风靡;杭州儿童艺术团的少儿舞蹈、声乐、语言与表演等六大系列的22个艺术团在余杭区开展得如火如荼;五常中心小学“十八般武艺”、百丈镇中心小学“竹编竹刻”、潘板中心小学“点茶”等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传承发扬有了新路子……“五育”与“双减”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数智赋能 作业负担做“减法”
近一年,作为余杭区省级作业改革实验区实验学校,可喜的变化在五常中心小学里悄然发生:老师抛弃刷题等低效教学,精准、趣味教学被更多引入课堂;数字赋能加速与教育教学融合,为课堂提质增效;“因材施教”逐步成为现实,分层作业下,每个学生的作业都独一无二……
“从前一个班,一摞作业,教师伏案批改至少要一个小时。去年秋开始,这样机械重复的作业批改场景不见了。”五常中心小学校长邵森弟说出自己眼中的变化。如今,依托学校的智能教育平台,教师可以根据错题分析精细诊断学情设计个性化作业,打印成答题卡。当学生在答题卡上答完题目后,通过高速扫描仪进行扫描,客观题、填空题、部分简答题完成智能批改。
五常中心小学开设课后服务特色拓展课。余杭区教育局供图
于教师而言,省下来的时间可以更多地用在学情分析和精准备课上;于学生而言,进入智能教育平台学生端,能看到自己的错题集。“学校专门设计了‘数智’错题本,设计‘一生一码’,学生扫码即显示错题,查看知识掌握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练习。”邵森弟介绍说:“这便是利用大数据平台,针对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AI智能数据收集,形成‘一生一档’。教师通过掌握每个学生作业档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让学生精准练习。”
数智赋能作业管理的余杭实践中,五常中心小学只是一个缩影。
3月,余杭区凭借《数智赋能作业管理的余杭实践》入选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作业改革实验区。紧扣“数智赋能”关键词,全区各校逐渐打开作业改革新格局:良渚古墩路小学以作业“AEI指数”的作业质量管理支持系统,对信息技术助力作业效能评价做出有效的探索实践;未来科技城海创小学创新建立了“海创AI课堂”学习与评价体系,形成课堂教学和课堂作业的精准评价;仓前中学依托一键生成智能化备课系统和作业管理数智平台,结合学校特色的随堂作业“学思单”,进一步提升教师随堂作业设计的能力。
“双减”增效 智慧应用增“活力”
课后统筹管理难、减轻作业负担难、推进家校协同难……随着“双减”工作走深走实,余杭区教育局愈发感受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和痛点,更深刻明白新形势下,点状的教育智慧应用已经无法满足教育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余杭区教育局因势利导、对症下药,自去年10月以来积极谋划打造紧贴家、校、社三方双减需求的综合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乐学吧”数字化应用场景。
据余杭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乐学吧”数字化应用场景整体框架已搭建完成,是集一站式课后服务管理平台的“乐托服”、作业管控机制的“乐作业”、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乐云校”、家庭教育未来场景的“乐家教”等六大模块一体的多功能平台,通过整合多元应用来助力“双减”落地生效。
潘板中心小学开设课后服务特色拓展课。余杭区教育局供图
面向家长、学校、教师、社会力量、治理部门全面开放的“乐学吧”,更精准满足多元需求。以“乐作业”模块为例,教师登录后台公布作业的难度和完成时间,当家长查看孩子作业信息后,可基于孩子的实际完成情况向任课老师定向反馈。同时,基于平台对作业数据的分析,老师能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家长能知晓孩子作业完成情况、学校能了解老师教学情况、治理部门能把控学校作业管理落实情况。
“除了构建家校社政共育教育生态、形成‘双减’长效工作机制外,‘乐学吧’相比点状的教育智慧应用,最突出的亮点是‘乐云校’模块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省内师资循环与区内师资循环的双向打通,有效助推区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余杭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面向未来,余杭区将持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创新作业管理思路,善用数字赋能教育,切实落实“双减”,让每一个学生的童年绽放应有的美好,让教育回归应有的模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