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共富工坊构建血蚶产销全产业链,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400万元

台州三门涛头:海塘托起共富梦

卢昕
2022年11月14日08:54 | 来源:台州日报
小字号

近日,台州市三门县海润街道涛头村“血蚶共富工坊”的加工车间正在紧锣密鼓地工作,赶在10点前将一批一万斤的血蚶装车发货。

“血蚶共富工坊”一期占地近一亩,由渔塘体验区、展示厅、人才助富驿站、直播基地、共富广场和加工车间等6个区块构成,集血蚶的展示宣传、技术支持、加工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目标是构建起一条血蚶产销全产业链。

在共富工坊带动下,涛头村全村的小海鲜产业产值达2.5亿元,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超14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10万元。

党建链产业链同频共振

“一村富不是富,村村富才是富。”涛头村党总支书记林后宜表示。

涛头村是台州市最大的少数民族集聚村之一,畲族有58户200多人,是全国唯一的“海上畲乡”。

今年,通过“海畲山盟”党建联建,涛头村将周边的5个行政村、1个社区、1家企业,共7个党组织纳入共富矩阵,推动“血蚶共富工坊”建设。

为更好发挥党员干部力量,涛头村将养殖大户、销售商户等力量串联起来,设立渔塘建设、养殖技术等7个党员攻坚小组,建立覆盖血蚶产业链的党建链,实现党建链与产业链同频共振。

其中,林后宜积极对接强村公司三门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共富工坊,带动农村闲置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

另一方面,“海畲山盟”党建联建与浙江省水生动物研究所和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结对共建浙江省水生动物研究所,定期开展“党建+技术”联动活动,提供养殖技术支持,探索以血蚶为主和青蟹、小白虾等小海鲜立体混养的养殖模式。

同时,部分血蚶养殖塘开始试点建设“共富渔塘”数字化场景,可实时监测养殖塘内的温度、湿度等指标信息,数智赋能养殖模式向现代化、生态化转型升级。

按需分级销售提身价

走进三门涛头,映入眼帘的是连绵的海塘,这里位于咸淡水的交汇处,特别适合血蚶生长。全村现有400口养殖塘,300多户养殖户,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血蚶养殖。

据雷华米介绍,已经有八十几口养殖塘和强村公司签订协议,统一收购出产的小海鲜。此前,批发商守在养殖塘,血蚶一上岸就直接被收走了,40粒一斤等级的血蚶收购价12元;送进加工工坊,每斤血蚶售价能再贵一元,很多养殖户见收益好,也有意向加入。

“我们一般是按照销售需求进行加工。”雷华米解释。共富工坊的销售渠道分为国内批发、直播零售以及国外批发三种。批发的血蚶会通过流水线进行初步筛选,去除空壳,按大小分级打包。

出口的血蚶,还要进行一道抽样检测。如果发货目的地较远,工人凌晨2点就开始捕捞,6点前发车前往上海进行空运,出口韩国、美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

为拓宽在韩血蚶销路,林后宜和强村公司负责人王卫林参加了11月2日开幕的韩国釜山水产及渔业展览会。凭借外贸出口,35颗一斤等级的血蚶每斤可卖到40元,相比国内批发售价翻倍。

走多元化品牌化发展路径

为啥用“红心”作为品牌名称?因其打开来汁水如同血色而得名。“像是跳动的心脏。”海润街道组织员叶冰洁形容。

“血蚶共富工坊”紧跟时代步伐,设立电商直播基地,组建“红心”直播团队,并且注册“花鼓漫珍鲜”特色小海鲜商标。

新零售血蚶的加工和批发有着天壤之别,要对其进行彻底清洗,再用特制的保温纸箱包装,冷链运输。

推开“红心”直播间的窗户就能看到连片的海塘,有时主播会直接走进塘间吆喝,让消费者亲眼看到小海鲜出水。

“我们在几个平台都播过,效果不错。头两次线上直播就卖出小海鲜3万多斤。”雷华米说。

尝到甜头后,共富工坊的红色管家又发动养殖户、年轻村民,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等进一步拓宽线上带货渠道,让“红心”品牌小海鲜直销到全国各地。

涛头集中了鲜美小海鲜、美丽海塘和畲族文化的天然优势,正朝着“渔旅融合”的发展方向发力。

(责编:叶宾得、王丽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