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丽水龙泉职业教育的“青春突围”

付名煜、叶炜婷、曾国亮
2022年12月15日11:39 | 来源:丽水日报
小字号

  回顾丽水龙泉教育综合改革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职业教育嵌入当地经济社会结构的印记:

  上世纪80年代,龙泉中等职业学校紧贴市场需求,开设了青瓷专业,并于2010年增设刀剑专业,融入产业发展;

  2017年,龙泉中职校与龙泉汽配行业合作建设汽配企业学院,探索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

  2020年,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获批成立,职业教育不再是普通教育的托底,晋级为与普通教育并行的另一条人才培养轨道;

  2022年,丽水市职业技术学院龙泉分院挂牌成立,开设学制三年的艺术设计专业,授课教师包括中国美院骨干教师和34名行业大师……

  这些创新探索取得的成就,会令人忽略开拓者们投身其中时所必须具备的胆识与魄力。这种胆识与魄力,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时代正当其时,在职业教育面临更复杂的市场环境时,更显担当。

  推动产教融合 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青瓷。职业教育对我来说,是圆梦。”从龙泉中职校青瓷高工班毕业后,00后钟安阳如愿以偿成为一名“青瓷手艺人”。

  从门外汉到手艺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截然不同。在龙泉中校旁,有一个青瓷生产性实训基地,内部格局俨然是一个企业的生产车间——从模具成型区、手工成型区、上釉区到烧成区,所有生产流程一应俱全。毕业前,钟安阳每天都穿着工作服在这里埋头制瓷。

  “过去,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所需的人才之间,总是存在差距。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往往得重新学习一线技能。”校长张成勇坦言,就业市场的人才观已经转变了,“职业教育应该尽量传授实用的职业技能,为学生营造和还原真实的职业环境。”

  这样的感悟源于现实的冲击。张成勇走访了不少企业,很快意识到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向都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普通高校毕业生没有一线操作经验,对企业运作也缺乏直观了解,所以很多企业虽然开出了高薪,但依然苦于招不到人。”

  对职业教育而言,这意味着难得的机会。于是,为将来学生们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逐渐渗透到龙泉职业教学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在课程安排上,学校采取了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的工厂模式,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把产业中的技术、设备、亟待解决的难题等直接移植进校园”。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实操训练期,相当于就业后的学徒期,确保了“一上岗就是熟练工”。

  这样的“无缝对接”,是在不断探索中形成的,尤其是全国唯一的刀剑工艺专业,没有先例可循,无论是课程开发还是模式调整,都随市场不断变化。比如最初开发的铜工课程,校方在入企调研时发现这项工艺已经比较落后,市场稀缺的是錾刻人才,于是立即改设了包括剑鞘装饰、刀剑材料工艺、宝剑打磨等内容的錾刻课程。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是与企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相匹配的。龙泉拥有国内最大的汽车空调零部件制造基地,针对这一主导产业,龙泉中职校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与龙泉汽配行业协会合作建设汽配企业学院,在企业设立校企“创新实验室”,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技术共研。

  张成勇告诉记者,汽配企业学院就像一家工厂,学生定期进厂见习或顶岗实习,参与企业技改项目,同时参加各类创业创新竞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企业产品和技术要求形成完整的概念,在校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进入企业之后的适应性、创造力也更强。

  畅通培养路径 实现技能学历双提升

  在结束刀剑工艺专业的三年学习后,沈佳俊今年并没有选择就业,而是决定在龙泉中职校入读高工班继续深造。“我不只想当个手艺人,还想对刀剑产业形成系统化的理解。”

  在传统概念中,职业教育像一条“断头路”,很难实现进一步深造。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职业教育并不简单,不少专业同样需要长学制培养,尤其是产业需求量大且比较稳定的技能,培训练习周期很长,对熟练程度要求也很高。

  如何破题?近年来,依托本土丰富的大师和非遗传承人资源,龙泉中职校与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协会及企业四方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突出专业技能培养与艺术创新设计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这意味着龙泉职校生在完成学业课程考核后,能获得大专文凭和高级技工证书。

  一旦贯通了“断头路”,职业教育就能吸引来好生源。学生们的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学制又比较长,毕业之后从事相关行业的能力显然更高。所以,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并不是校与校的简单叠加,而是把专业课和文化课重新排列组合,师资队伍一体化,产教融合也能实现无缝对接。

  这样的思路照进现实,是每个学期学生们都会走出校门,到全国各地的知名窑口考察学习,校方还积极承办中国陶瓷大展、世界青瓷大会等一系列高规格的展会,并将大师工作室搬进校园,为学生展示交流作品、向世界陶瓷名家学习提供更多机会。

  四方合力的一体化培养,不仅畅通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而且实现了非遗传承人的“双师”培养,切实解决了龙泉青瓷和龙泉宝剑两大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模式使学校与企业达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办学不再脱离产业实际,并能在多年耕耘后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方向。

  高级工艺美术师张晞曾在龙泉青瓷烧制基地宝溪开展现场教学,组织师生参加“不灭窑火”传统龙窑烧制活动。在他看来,职业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显然不能照抄普通教育的培养方式,“年轻人不仅要掌握技术,还要会思考、有判断力,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要知道如何应对传统艺术在时代中的流变。”很显然,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让更多青年懂技艺、知变通、敢创新,进而推动传统行业不断推陈出新。

  加快产业跃迁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今年9月13日,丽水职技院龙泉分院挂牌成立,一举打破了人们对非遗技艺必须“家族传承”或“师徒传承”的刻板印象,“现在龙泉有了自己的大学,剑瓷行业‘正规军’要进场了”。

  开学典礼上,艺术设计(工艺美术)专业的大一新生,全部与当地剑瓷大师结对。每个周末,学生们都会往返于学校和大师工作室,学习揉泥、拉坯、捧正、修坯等技艺。

  在有着深厚剑瓷文化积淀的龙泉,剑瓷企业对技能人才既有很高的需求,也有很高的要求。但在过去,龙泉没有高职院校,技术人才只能依靠中等职业教育输出,无法满足行业的人才缺口。今年4月,怀着“以高规格培养和高品质就业助推产业创新发展”的强烈愿望,龙泉与丽水职技院联合开展大专层次人才培养,筹办龙泉分院,“自己培养人才”。

  事实上,在龙泉,“培养大批地方经典特色产业集群提升迫切需要的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具体到操作层面,县域建设一所大学需要考虑的问题多不胜数——大学该办到什么级别?什么样的水平?专业课程如何设置?师资从哪来?

  “我们在政策层面获得了强力护航。”龙泉市教育局局长曾国健告诉记者,省教育厅和丽水、龙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丽水职技院龙泉分院建设,“高职院校筹建”获得重大项目资金支持,还被写入龙泉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筹办高职院校,龙泉“下了血本”,但这还不是最大的难题,曾国健说,“办学最要紧的是师资和专业设置。”

  为了破题,龙泉成立工作专班开展行业调查,结果显示业内紧缺青瓷造型、纹样创新等领域的“设计型人才”,于是设置了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这一专业,“目标是通过规范办学,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设计理念、人文情怀和工匠精神的创新设计人才,补充到龙泉特色产业的队伍当中来。”曾国健说。

  “在龙泉办一所大学,不仅能增强城市的文化竞争力,更能提升龙泉作为人类非遗基地的整体制作水平和创作水平。”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陈立勋赞赏这一举措的战略眼光,欣然受邀来到丽水职技院龙泉分院开展教学。与此同时,分院还聘请了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担任名誉院长,并聘请剑瓷行业的34名大师作为导师,这意味着学生们自入学之日起,便能师从大师名家开展实践学习。

  显而易见,在从过去的“层次教育”演进为“类型教育”的过程中,职业教育不仅在龙泉获得了与普通教育平等的地位与空间,也展现出更多元化的选择与探索。在这里,“职校生”不再是一种模糊的、缺乏细节的概念,而是对当下社会人才观的正向表述——他们不仅掌握着安身立命的技能,更有着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宽广的人生视野。

(责编:孙鹏、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