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南京六合:“农民画”成了乡村振兴名片

王丹丹
2022年12月19日08:31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这幅画以道路的线条为界,被一分为三,从左到右分别是机器在割稻子、卡车在装运、农民在翻晒。”走进南京市六合区农民画创作室,张国良正伏在案前,手握画笔,一幅丰收图已经跃然纸上。

62岁的张国良,是六合农民画省级非遗传承人。从1985年接触农民画至今,他在这个领域已经浸淫近40年。他的背后,有一个当地农民画群体,传承多年,蔚然成风。他们既拿锄头又拿笔头,贴近生活又反映生活,乡村题材在他们的笔下经过配色、造型,质朴画风中往往流溢着奇异的想象,成了当地乡村振兴的一张名片。

农民画画家张国良在作画。人民网 冷金明摄

农民画画家张国良在作画。人民网 冷金明摄

“农民画”里看变迁

张国良是土生土长的六合人。早在1985年,原四合乡文化站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美术创作培训班,本就对木刻等艺术感兴趣的张国良报名参加。青年张国良彻底被农民画吸引了,一直坚持画到了现在。

十年前,张国良的作品《割麦在人后 插秧在人前》获得了第二届全国农民画展一等奖。在这幅作品中,画面一分为二,一边是农民挽起裤脚在田里插秧,一边是农民手握镰刀在田里割麦,表现了农民干活时你争我赶的场景。

同样的收割题材,十年前后大不同。张国良新的画作中,不再是弯腰弓背手拿镰刀的老农,取而代之的是金色稻田里穿梭的大型收割机。“时代变了,作品也在与时俱进。”他说。

正如画中反映的,当地传统的种田方式正在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变。农机收割通过手机下单、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精准喷洒农药、水泵智能灌溉……在六合,农户用上高科技手段,农业生产装上了“智慧大脑”,智能化已覆盖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在农民画里,改变的不仅仅是丰收的“方式”,还有丰收的“果实”。以前,画里丰收的大多是稻子、麦子、油菜,如今多了蔬菜、水果、茶叶、甚至出现了游客。

农民画家王乃山在画作《金色小康路》中,画了一条宽敞的乡村道路,足以让两排货车并排走,车上运输的有玉米、番茄、西瓜、鹅、猪等,路的两边是整齐、靓丽的楼房,周边果园里结满了果实。“我画的是六合特色农产品,以前交通不方便,我们有很多好东西运不出去,现在可以发到全国各地了。”他说。

画里的变迁显而易见。以前的农民画《望星空》中,一家三口挤在凉榻上乘凉;如今在《水乡晚练》中,邻里们在家门口的步道上散步、健身;以前,《赶集归来》中老乡们买东西挑着扁担来回;如今,《扫码》中农民摘下丰收的果实,通过直播带货、扫码下单等方式销售……

在王乃山看来,这得益于六合乡村振兴的成果。在六合,休闲广场、临水栈道、门前“小花园”……居民家门口一连串“精致小景”让农民休闲时间有去处;鲜果采摘、花海巡游、农事体验……特色旅游项目让农业发展更有质效;河道整治、垃圾分类、道路建设……各类设施的完善让农村环境更宜居。

传承助力新发展

蓝天白云下的农田里,一排排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头戴草帽、脖子挂着汗巾的农民把画架支到了田间,左手拿着画板,右手拿着画笔,画的正是眼前的“丰景”。

这是一幅近百平方米的农民画墙绘,也是六合农民画的真实写照:画家走向田间地头,将农村的发展变化融入画中,也在无形中从乡村振兴的见证者、记录者成为了家乡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

六合近百平方米大型农民画墙绘。受访者供图

六合近百平方米大型农民画墙绘。受访者供图

今年国庆期间,这幅农民画墙绘吸引了不少游客来到冶山街道双墩村打卡。六合区在冶山花海举办了乡村文化旅游节,舞台上农民载歌载舞,游客一边欣赏演出一边享受美食;“六合农民画户外艺术课堂”也搬到了活动现场,游客除了欣赏画家现场作画还能看一场农民画文创产品展;活动周边高低错落的山地上,500亩百日菊花海盛放正当时……

据了解,六合每年都会开展全国农民画艺术节等大型活动,部分活动还与当地的茶业、果业等特色产业相结合,通过文旅消费拉动产业发展。

在六合区冶山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千亩茶园、千亩花园以及数百亩规模的菜园、果园、田园等已具规模。结合“政府引领,企业主体,农民利益联结”的开发运营模式,园区共享招商资源,吸引六冶茶叶专业合作社、润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市场主体纷纷落户,有效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和村民就业增收,村民流转土地后人均年增收约2万元。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六合农民画作为区域特色文化品牌来抓,每年举办农民画文化艺术节,近年又与六合文旅集团合作,推出一批设计精美的农民画文创产品。”冶山街道党工委宣传统战委员陈艳说。

从乡村艺术变身文化名片,六合在挖掘农民画价值的同时,也更为注重农民画的传承。如今,当地将农民画传统文化融入到了学校教育中,开发校本课程《娃娃农民画》,并与法治教育、爱国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相融合,引导少年儿童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张国良每周都要去学校教授农民画课程。

今年,六合区新建了农民画美术馆,500多平方米的新馆融合了观展、读书、创作交流、非遗体验等功能。“这为我们农民画提供了新的对外开放和交流平台。”陈艳说。

(责编:孙鹏、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