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科技茶”长成“致富树”

丽水市莲都区城乡收入倍差连续5年居浙江山区26县之首

阮春生、郑佳伦、赵金淼
2023年03月30日08:51 | 来源:丽水日报
小字号

云雾笼罩,绿意盎然。在春寒料峭的三月,海拔400多米的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北埠村杨山茶园,100多名采茶工身着雨衣,头戴斗笠,忙着采茶。

“这段时间温度不高,对精品茶的生长非常好。”丽水某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见华说,2023年春茶受此前的干旱影响,产量下降,但在科技加持和气候“配合”下,茶叶品质更好,市场价格呈攀升态势。

“茶叶种植面积超5.95万亩,茶产业总值超2.75亿元,茶叶是莲都农民的‘致富林’‘摇钱树’。”莲都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茶产业已连续多年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幅超10%。

据2023年2月丽水市政府工作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莲都区城乡收入倍差已连续5年位居浙江山区26县之首。莲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专家表示,其中茶产业功不可没,居功至伟。

莲都区的茶产业,为何成为了一株如此有生命力的“致富树”?记者采访多位“茶人”后,他们的一致答案是:科技支撑是关键核心。

潘见华的茶园基地,遍布杨山几个山头和山坡。走进坡地茶园,随处可见“新机关”“新玩意”。比如,头顶太阳能板的智能捕虫灯,发挥物理治虫作用,减少农药使用剂量。还有高高竖起的风扇,一座设备可满足18亩茶叶的除霜防冻需要。更令人惊叹的是,布满茶园的智能滴灌系统,可实时根据湿度和温度自动开启喷淋程序,茶园主人身在几百公里之外,也可以通过手机远程发出操作指令。

充满科技感的智能化生态系统,让茶叶种植更精细,更高效科学。潘见华表示,尽管此前经历了历史罕见的干旱天气考验,但茶叶基地因为有“智能科技保姆”的精打细算与智能管护,让影响春茶的长势降到了最低程度。

种“科技茶”,抢占新品市场,才能赢得竞争先机。近年来,莲都通过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优化区域茶树品系,引进培育嘉茗一号、白叶一号、黄金芽、中茶108、“奶白茶”等国内优良种源,让茶园更新换代和转型升级,促进茶叶品质迭代升级。目前,该区创成3家省级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化茶园1700亩,茶树良种覆盖率达100%。

科技力量,还改变了茶叶加工模式。在大港头镇北埠村的一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晚间茶叶加工厂灯火通明,机声隆隆。但走进茶厂车间,却只有两三名工人在忙碌。“从上料、摊青、杀青,到揉捻、烘干,到最后的筛选,茶叶加工的八九道工序,现在全部交由机器完成,实现了全自动化炒茶制茶。”春秋茶叶加工厂负责人江禹衡自豪地介绍,多亏了“机器换人”,生产效率大为提高,生产旺季时原本需要20多名工人的茶厂,现在五六名师傅就足够了。

“两条茶叶加工自动生产线,投入资金超过了800万元,但物超所值!”江禹衡说,正因为茶叶加工效率高而且品质有保障,合作社与某饮料公司签订原料供货订单,2022年为其供货的量超过了300吨。

“科技茶”的培育,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及相关配套部门和单位的贴心服务。2020年,莲都区政府就出台了“茶八条”扶持政策,重点对加工提升、“机器换人”、主体培育、市场建设等予以支持,其中仅2022年就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84万元,推动茶园“数字化”管理。

“科技茶”,成为农民的“致富树”,还引来了“新凤凰”。落户莲都区碧湖镇的一家植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厂房目前正加紧建设中,投资达6.9亿元。项目建成后,将研发生产速溶茶、抹茶、茶饮料等,预计年销售额可达20亿元。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