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原创

为国“储材”为民“生财” 浙江淳安国储林项目启动

2023年04月23日18:35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淳安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淳安县委宣传部供图

淳安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人民网 张帆摄

人民网杭州4月23日电 (张帆)“聚焦营林工程、产业工程、增收工程、改革工程‘四大工程’,一体推动森林质量提升、林业产业转型和农民增收致富。“今天上午,浙江淳安召开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推进会,淳安县委书记杨建根在会上表示,随着国储林这个强村富民“一号工程”正式启动,淳安自此从“以湖兴县”单轮驱动,迈向“以湖兴县、以山富民”双轮驱动。

“一湖秀水、满目青山”,淳安有着极为丰富的林业资源,现有森林520万亩,森林面积和覆盖率均居浙江第一。

早在2015年,广西便启动了全国首个利用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贷款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拉开了我国新时代绿色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序幕。“但在当时,国家林业局在建设规划中明确贷款金额的70%以上要用于营造林工程投资。”淳安县林业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鲁志鸿介绍,以贷款100亿元为例,若淳安县用70亿元投资营造珍稀树种,在淳安县的自然环境中,这些珍稀林木大约在50年后进入砍伐期。面对只有30年的贷款期限,淳安县的可操作空间有限。

因此,直到2022年11月,淳安县才委托华东调查院完成了《淳安县国家储备林建设方案》的编制,并通过省林业局评审。随后确定在淳安林业资源最丰富的“大下姜”区域开展试点工作,继而系统推进淳安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工作。其中,枫树岭镇与大墅镇的29个村、7000多户农户,分别实现平均每个村可增加流转收入29万元/年,平均每户农户可增加流转收入967元/年;平均每个村可增加流转收入25万元/年,平均每户可增加流转收入1650元/年。枫树岭镇白马村是此次山林流转最多的村,每年流转费达113万元,户均约2600元。

淳安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淳安县委宣传部供图

淳安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淳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4月,完成试点乡镇山林流转工作的淳安县开启了国储林项目建设新征程。该项目建设面积103万亩,总投资132亿元,一期首批17亿元国开行授信已到位。淳安国储林项目的受益主体是老百姓,山林流转和开发则基本上都面向村集体和农户,推动农民流转山林拿租金、参与务工挣薪金、“以山入股”分股金、自主经营赚现金。在建设中突出跨界融合、全产业链闭合,一体推进森林改培、林下经济、精深加工、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产业发展,重点补齐农林精深加工等短板,探索走出“做活一产,促动做强二产,带动做优三产”的林业发展新路子。

围绕国储林项目建设,淳安将实施“四大工程”,打造诗画森林、效益森林、富民森林、活力森林。以经典、精彩、经济为导向,树立全周期近自然经营理念,加快打造“七彩千岛”,建设淳杨线、千汾线等沿湖沿路美丽廊道以及中心湖区环岛景观林地,让千岛湖不仅有“金腰带”,还有“七彩林”。紧紧围绕全产业链打造,精准招引落地精深加工、品牌销售及三产融合龙头企业,实现从“一片林”到“一条链”的跃升。实施林业标准地改革,创新林地经营权、碳汇开发权、林木使用权“三权分置”,打造“森林大脑”,推进国储林项目“落地上图”。

国储林项目建设将推动林相丰富、产业带富、增收致富,既可为国“储材”,又可为民“生财”,既把生态做高,又把财富做实,让青山既叫好又叫座。据测算,国储林项目将增加森林蓄积量1200万立方米、森林年蓄水量820万立方米,减少水土流失82万吨以上。项目期内可实现木材收入117亿元、油茶收入45亿元、毛竹收入39亿元、山核桃收入90亿元,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收益40亿元,林业一产总产值预计达331亿元。淳安县村集体平均每年可增收50万元以上,林农平均每年可增加收入6000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近期首批发放的“大下姜”试点流转费用,村集体最多的每年能拿到113.9万元,农户最多的每年能拿到2.2万元。

此外,会上还发布了省林业标准地试点、森林保护碳汇项目方法学试点、县国储林项目等建设方案,发放了首批林地流转金和森林碳汇交易证书。

(责编:张帆、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