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让守护更有温度,合肥是如何做的?

赵越、实习生张静雨
2023年04月24日09:40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不久前,合肥市民王晓娟发现了一位露宿街头的流浪人员,随即与合肥市救助管理站联系,市救助站接到流浪人员后,积极与其户籍地相关部门、亲属开展协调会商,很快使其得到妥善安置照护。

为“近邻行动”爱心商户授牌。合肥市民政局供图

为“近邻行动”爱心商户授牌。合肥市民政局供图

时值合肥民政系统开展“近邻”关爱志愿行动时期,王晓娟因此善举,被合肥市民政局授予合肥市“近邻关爱”行动爱心个人。

这样的暖心举措并非个例。近年来,合肥市开展“敲门行动”“寒冬送温暖”“近邻关爱”等多项行动,为临时遇困人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守护了一座城的温度。

合肥市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签约仪式现场。合肥市民政局供图

合肥市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签约仪式现场。合肥市民政局供图

温馨的“临时之家”和“回家之路”

2023年春节期间,合肥市救助站屋外飘着小雪,屋内暖意融融,十几名流浪人员换上新衣新鞋,理了头发胡子,等待年夜饭开席,工作人员忙着上年菜,糖茶瓜子、蔬菜水果、鸡鸭鱼肉……一张大圆桌摆得满满当当。自2021年起,每年春节合肥都实现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全进站、零流浪”,此举为全省首创。

由于街面流浪乞讨、临时遇困人员存在流动性大、身份数据不全等难点,若单纯地依靠政府救助机构的巡查,难免百密一疏。

2022年11月,合肥市民政局又创新建立合肥市流浪乞讨人员“近邻”关爱机制,通过招募社会个人和组织作为“近邻”,关注身边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

目前已陆续征集爱心商户25家、爱心个人45人、爱心社会组织2家,市救助管理站累计开展站内救助441人次,站外救助520人次。

同时,合肥市民政局还加强宣传推广。“如果发现流浪乞讨人员,请联系市救助管理站65668279”,乘坐地铁的合肥市民都会发现,在5条已运行的地铁线路,都能看到这样醒目的宣传标语和温馨提示。

合肥市救助站内受助人员围坐一起吃年夜饭。合肥市民政局供图

合肥市救助站内受助人员围坐一起吃年夜饭。合肥市民政局供图

智慧的“数据跑路”让“政策找人”

2022年年底,庐江县民政局通过合肥市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预警,发现本县矾山镇罗某患有疾病,自付医疗费用过高。

该县民政局将信息同步推送至矾山镇,村镇工作人员立即上门走访,经审核确认,及时将该户纳入了低保保障,有效缓解了家庭困境。

罗某能快速获助,得益于合肥市民政局不断加大“政策找人”力度,让数据多跑腿。通过“互联网+主动救助”,利用合肥市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汇集医保、残联、教育、人社等部门的数据,对可能致贫的群众及时发现,将预警信息推送至各镇街、村居,主动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真正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此外,合肥市民政局还主导促成司法救助和社会救助相衔接的机制,与合肥市公检法部门建立救助信息共享、低收入家庭救助帮扶、定期会商、定期回访等机制,将更快速、精准实现“应救尽救”。

肥东县社会救助项目社工走访服务对象。合肥市民政局供图

肥东县社会救助项目社工走访服务对象。合肥市民政局供图

传统的“单一救助”变“多维援助”

合肥市经开区海恒社区的小英(化名)患有智力四级残疾,除了社区为其提供经济上的支持,社工组织还积极为小英提供培训机会,帮助其学习就业技能,提升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其更好地实现社会化。

按照传统的救助模式,单一的现金或实物救助,已无法满足救助对象多样化的救助需求,无法对困难家庭采取有针对性的救助帮扶措施,“老药方”已然解不了“新症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2020年开始,合肥市持续开展社会救助服务提升暨品牌创建在百街(镇)行动,由原先政策救助下的单一物质救助,转向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相结合的多维援助,深层次解决困难群众面临的问题。

一座城市的温暖程度,取决于“底线”的高度。

这个高度是“看得见”的。作为社会建设基础性、兜底性工作部门,合肥民政的“温度表”数据精确:落实社会救助及补贴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一揽子提高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多项救助补助标准,位居全省第一、中部省会城市前列。2022年,合肥市民政局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民政系统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单位”,同时获省政府社会救助领域督查激励表彰。

这个高度也是“看不见”的。它藏在老人用笑堆出的皱纹里,孩子小手捧起的“爱心包”里,流浪乞讨人员归家的脚步里……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