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路桥区蓬街镇:老粮仓里的夜空宣讲会

6月3日晚,凉风一扫白日里的闷热,台州路桥区蓬街镇红旗粮仓共富工坊小院子里人气满满,一场夜空下的宣讲会吸引村民们聚在一起。
路桥区党代表陈婷以《“乡”识一场》为题的宣讲点燃了现场气氛。“乡创很宽泛,但是要推动乡创,离不开人,尤其是年轻人……”陈婷从一名乡创客的自身经历出发,引起了乡亲们的共鸣。
“近年来,老粮仓的‘新生’确实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这里扎根发展。”听着宣讲,村民罗霖感触很深,“常有城里的小年轻来村里体验布贴画、印染,就连咱村的村民也过上了到工坊里喝咖啡的年轻生活。”
从闲置数十年无人问津的老粮仓到如今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点,这些改变都离不开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工作。从2019年起蓬街镇着手改建红旗粮仓,陆续引进布贴画、印染、草编等5家市、区两级非遗工作室,丰富了共富工坊的技能培训活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通过美丽庭院打造、河岸整治等工作提升人居环境;结合农业种植和果树采摘,布局网红咖啡店、露营装备基地,定向研发富硒黄酒,建设富硒米种植基地和酒文化博物馆,努力提升村庄颜值和吸引力……
2023年,不仅是“千万工程”实施、“浦江经验”形成的20周年,也是路桥区“驻村百晓”工作实施的16周年。宣讲会进程过半,有几位来自基层的工作者以“驻村百晓”工作为落脚点分享了心得体会。
据蓬街镇党委书记任超介绍,蓬街镇在全体机关干部中坚持开展“驻村百晓”活动,围绕“百晓”品牌相继开展了“村事百晓”“百晓质询”“争当百晓生”“百晓讲坛”等系列工作,切实推进工作作风转变和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落实。
另一位嘉宾作为“老驻村”,则是聊起了自己18年驻村工作中的趣事。“去年村里腾房工作启动后,老徐是第一批腾房的。”朱洁回忆起自己结对帮扶的低保户老徐,依然记忆犹新。“老徐原先住的两层楼房不但旧,且一到下雨天墙壁裂缝常常漏水。2020年,我了解到低保户修缮住房有惠民政策,就动员他家修房,但老人不想折腾,说日子熬一熬就过去了。我问他台风天住这样的房子怕不怕,他也不说话。我就和村干部一起再三上门做工作,告诉他手续我来办,修房人员我来联系,费用不用你考虑,老徐终于同意了。虽然平日话不多,但老徐后来每次看到我就给我递一张凳子,让我在门口坐一下……”不少人听到这里,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台上的分享用心用情、娓娓道来,台下的听众听得专注、记得认真。年轻干部钟加强说:“只有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次‘烫手的山芋’,沉下身去密切联系群众,做到对基层情况了然于胸,我们才能快速成长、百炼成钢。” “此次宣讲进一步提升了党员、村居干部对于‘千万工程’‘浦江经验’的深入理解。我们希望通过分享这些身边的好故事、好经验,用‘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更好地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引起思想共鸣,实现理论宣讲实起来、活起来、强起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在宣讲人郑岩滨的结束语中,这场热闹非凡的宣讲会进入了尾声,不少听众意犹未尽地相约咖啡店,为此次宣讲“再续一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