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知道她有多不容易” 女孩2個月用鏡頭記錄下母親7000多個瞬間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清晨4點半起床,5點出門,沿錢塘江一路騎電動車10余公裡,趕在6點前到達市場,換上新款衣服,化妝,做開市前的准備……這是孫楊洋鏡頭下,母親一天的開端。
孫楊洋是浙江傳媒學院攝影專業的一名大四學生,母親在杭州一家批發市場裡獨自經營著女裝店。今年3到5月,孫楊洋幾乎每天都與母親形影不離,用鏡頭記錄下了母親的7000多個瞬間,作為自己的畢業作品。
天還未亮,母親騎電瓶車上班。孫楊洋攝
拍攝家庭影像是初心
談及畢設創作的初衷,孫楊洋表示,拍攝家庭影像是她的初心,她很早就決定要拍攝和自己緊密相關的題材。臨近開題時,恰逢母親經營的服裝店要搬往一個新的市場。
“媽媽每天4點多就要起床,我的記憶裡幾乎沒有我們一起吃早飯的場景,以及那些閑暇的交流時間。”孫楊洋坦言,自己渴望能和母親像朋友一樣相處,但是母親對她的管教是嚴厲的,事事都要按照母親認為好的方式去做,“我們之間經常爆發爭吵,慢慢地我開始回避和她溝通。”
母親在簡易“更衣室”裡換衣服。孫楊洋攝
2018年,想擺脫母親管束的孫楊洋選擇了參軍入伍,然而離家的兩年,她開始慢慢地理解母親,並想與母親達成和解。趁畢業創作的機會,孫楊洋決定對母親進行跟拍,也幫母親一起打理店鋪,希望通過與母親的朝夕相處,增進溝通,打開心結。
“我才知道她有多不容易”
3月本應是春裝賣得最好的時候,然而,疫情反復的背景下,服裝行業陷入了“寒冬”。3月5日,杭州發布兩例確診病例,其中一例是杭州四季青新杭派服飾城的店員,服飾城所在的區域當日即被封控,大量的人員被隔離。從那時起,孫楊洋的母親就一直在擔心自己所在的市場會不會受到波及。
一個打包袋能裝200多件衣服,重約60公斤。孫楊洋攝
“我才知道她有多不容易,顧客和媽媽講價的時候,她總說‘現在生意難做’,現在生意是真的難做,我算是體會到了。”孫楊洋說,一件衣服賣48元,利潤就8元,客戶買得多時,付款還想抹掉零頭。
冷清的市場,零星的生意,在店裡無所事事地一坐就是一整天。為陪母親度過這些難熬的日子,孫楊洋試圖通過成立線上店鋪打開銷路,她將母親帶到攝影棚裡,以母親為模特拍攝服裝樣圖,上線網店。
邀請母親做服裝模特。孫楊洋攝
2個月的朝夕相處,孫楊洋進入了母親的社交圈,從母親和客戶的價格拉扯、和隔壁商戶的日常相處裡,了解了她生活中的更多面。
“明白了她的焦慮、她日常煩人的碎碎念,也感受到了她的可愛、樂觀,她身上的堅韌的力量。在每一個清晨,我們緊靠在一起,迎著風向前的日子裡,我和媽媽之間的距離也在一點點地拉近。我們都相信,隻要彼此陪伴,日子會一點一點變好的。”在畢業創作說明書裡,孫楊洋這樣寫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杭州余杭:建設文明基本單元 促進區域精神共富
- 停車車頭要向外、遛狗要牽繩子……每一個新住進杭州市余杭區良渚文化村社區的“村民”,都會被鄰居主動告知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這已成為當地的一種習慣。 良渚文化村社區的居民喜歡稱呼自己為“村民”。他們認為,這是居民融合、是鄰裡和諧、是文化禮儀、是文明象征,更是“親如一家”的熟絡與認同。…
- 杭州臨平吹響2022年工程師“出征號”
- 人民網杭州5月25日電 (方彭依夢)浸潤著越風吳韻,作為浙江省最年輕的縣級行政區,自2021年4月設區以來,杭州臨平區上下以“起步即奔跑、開局即沖刺”的精神狀態,全面奮進高水平建設“數智臨平·品質城區”新征程,並取得了豐碩成果:擁有上市公司21家,培育省級“未來工廠”4家(“未來工廠”數全省領先),人才資源總量突破20萬人,其中工程師達1.1萬人。 緊抓人才第一資源,如今,臨平再次邁出嶄新的發展步伐。為加快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5月25日下午,中國(杭州)·“紅豐創新帶”創新產業社區啟動暨2022年臨平區工程師“出征號”、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臨裡匯”啟用儀式在工信部服務型制造研究院舉行。…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