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擦亮生態底色 見証水美文成

溫州文成守護“一缸淨水”獲得發展紅利

陸劍於、徐龍飛、包永強
2022年05月30日15:05 |
小字號

  近日,落戶溫州文成縣巨嶼鎮的娃哈哈智能化飲料生產基地配套設施項目,順利完工並進入試生產階段。該企業從起意到簽約隻用了兩周時間,能對企業產生如此吸引力的,正是文成優質的水源。

  為確保數百萬溫州人的喝水安全,文成縣堅持工業有門檻、農業保安全、生活污水求淨化,始終守好“一缸淨水”,並以“兩山”理念作為推進區域建設的指導思想,最終在環境保護過程獲得巨大的生態回饋,“水美文成”也為共同富裕開啟了山區樣板。

  水源質量持續提升 “水美經濟”全域綻放

  近年來,文成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飛雲江水系水質位列浙江全省八大水系之首,集中式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地表水斷面水質達標率100%,文瑞出境斷面水質穩定Ⅰ類。三次獲“五水共治”大禹鼎,獲全國基層治水十大經驗之首。特別是2021年,成功摘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這一國字號榮譽。

  為守好“一缸淨水”,凡是對水環境帶來不利影響的產業,一律想方設法予以拒絕或開展治理。該縣對不符合生態功能的工業項目“一票否決”,20多年來,已先后主動拒絕100多家企業入駐,累計拒絕200多億元的工業投資。同時落實企業評價退出機制,耗能較高、污染較多的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紡織等產業,都被列入產業目錄負面清單。

  一方面是給污染企業關上一扇門,另一方面則為生態產業打開一扇窗。該縣以水為媒,不斷探索突破發展瓶頸的全新路徑,端穩端好生態“金飯碗”。在天頂湖畔,圍繞親水主題的天頂湖國際旅游度假區正在建設,不久后,這裡的湖泊、瀑布、峽谷、島嶼邊,將出現星級度假酒店、海底世界、水上運動中心、天湖金色沙灘等一批旅游配套設施。而在文成東北部山區,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正在進行預可行性研究審查……

  這些產業收獲,是文成長期來實行最嚴格水源保護后的回饋。如今的文成,布局生態工業和生態產業,一幅生態優美畫卷徐徐展開。

  源頭治理到點到邊 守住底線不容突破

  文成山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三分。因此,老百姓想在有限耕地中獲益的急切心情可以想見。但由於農業污染對水源地的傷害極大,因此當地在“大水缸”的保護中,始終堅持“源頭截污、疏堵結合、長效管理”,久久為功擦亮綠色跨越底色。

  從2012年開始,文成集中攻堅,用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了五年的養殖業整治任務,全縣生豬規模養殖當量從近20萬頭削減到0.85萬頭。文成黃坦鎮是曾經浙南閩北豬仔養殖基地,如今“翻身”成為文成糯米山藥、花卉等種植基地。鎮裡3家專業糯米山藥合作社,創造約3000個就業崗位。

  著眼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突出減肥減藥、減土壤水環境污染負荷,引導重污染種植產業轉產轉業。近年來,南田片區出現茭白種植大面積超標施肥用藥現象,導致茭白田出水水質超標,造成水環境污染,群眾反響很大。“十幾畝魚塘,6000多條魚,就是因為隔壁田地裡種植的茭白肥水不慎流入,全部死光。”南田鎮高村村黨總支書記蘭海光告訴記者。

  根據文成縣農業農村局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水質報告顯示,由於過量使用肥料,在每年茭白施肥高峰期(4-8月份),茭白田出水的氮磷污染物最高,對地表徑流造成了一定影響,也是天頂湖水庫富營養化的一大原因,對溫州人吃水安全造成了威脅。

  針對現狀,文成縣於2019年有序組織開展茭白種植整治,配套落實整治補助政策,積極鼓勵引導種植戶通過“稻菇輪作”“稻漁共生”等模式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大球蓋菇每畝產量4000斤左右,市場均價7塊錢一斤,每畝淨收入有1萬元以上,加上晚稻每畝1800多元淨收入,政府近1800元的補貼,一年下來,每畝地差不多有1.36萬元收入。”南田鎮鄭岙村種糧大戶黃旭炳說。

  據文成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胡學銬介紹,“稻菇輪作”除收益可觀、大大增加土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外,還減少50%的化肥施用量,有效控制了水污染,也保障了糧食安全。目前,南田片區的百丈漈、二源兩鎮已完成茭白種植整治,南田鎮茭白違規種植的田塊已完成整治93%,共2617畝,整治工作得到了當地大多數群眾支持。

  堅決固收治理戰果 推進特色優勢轉化

  工業設置門檻、農業強化管控、生活污水抓好治理,文成的多管齊下,讓生態優勢不斷凸顯,水環境更是持續向好。

  自2002開始,文成對流經縣城的泗溪河進行七期的全面綜合治理,共整治河道5.5公裡,同時完成了河道疏浚、清淤清障、橡膠壩工程、防洪堤和排污設施等建設。2021年,文成以“泗溪交匯、大峃騰飛”為主題,再次治理河道長度1.5公裡。如今的泗溪河,水質不斷優化提升,沿河而建的慢行道和健身跑道貫穿河道全線,串聯濱水公園、親水平台、景觀台、親水台階等。

  除泗溪河的治理,文成還加強各鄉鎮水源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先后完成南田鎮、百丈漈鎮、玉壺鎮等城鎮污水三級管網(入戶管網)建設工程、城東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二期工程、黃坦坑江坑段治理工程、泗溪河入庫口生態修復工程、樟台樟嶺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漏液處理工程、巨嶼和珊溪片區污水處理廠及污水管網配套工程、南田(西坑)片區垃圾填埋場工程等。

  2018年至今,文成全縣已建成“污水零直排區”鄉鎮12個、鞏固提升15個,創成了全域污水零直排區。

  “我們將緊抓‘一縣一策’幫扶機遇,圍繞大健康主題引育高質量主體,立足特色資源優勢著力培育‘水經濟’產業。”文成縣相關領導表示,該縣將以“四大工程”為抓手,一手抓水源治理,一手抓水體保護,持續鞏固污染防治攻堅戰果,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進步,為打造成為溫州市西部重要發展極,奮力續寫“三美文成”新篇章提供有力保障。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