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溫州鹿城一衛健“戰士”暈倒在抗疫一線,醒來仍牽挂工作……

吳蒙蒙、林俊榜
2022年08月21日11:57 | 來源:掌上鹿城客戶端
小字號

  本輪新冠疫情發生后,作為溫州鹿城區防控辦數據組專班指揮長的林光明攜衛健隊伍入駐防控辦,開啟與病毒競速的鏖戰,以最快的速度核查數據就是在與病毒搶時間,為疫情防控贏得“先機”。不敵接連7日持續作戰的辛勞疲憊,8月19日晚上,林光明在參加區級疫情防控會議時因感身體不適,想暫離會場調整,卻沒能邁出大門就倒地不起。

  一直待命,一個電話也不漏接

  從浙江省內疫情、溫州平陽疫情、8·12省外航班輸入疫情,數據組承接的數據量不斷出現爆炸式增長,處置壓力也步步緊逼。“最多的一次,我們一天收到9批平陽相關數據,總處理量達到1萬余條。最緊急的數據還有時限,必須在3至4個小時內完成找人、排查、反饋的閉環。有的數據下發時已是半夜十一二點,處理完后就更遲了。”數據組骨干謝歐戰說。

  指揮部研判疫情防控形勢需要林光明即時匯報數據,數據組碰到具體數據處置問題則依賴他對外溝通解決,下級防控辦數據組又要找他答疑解惑。“所以他總是一直待命,一個電話也不漏接。白天待在組內隨叫隨到,晚上陪到兩三點保障數據閉環,就是回家早了,接電話也還是要接到那個時間。”謝歐戰告訴記者,“到了第二天上午8點30分,他卻總是准時出現在指揮部。”

  8月19日是林光明全面投入防控辦工作的第七天。當夜10點35分左右,在溫州市疫情防控視頻會議之后,鹿城區疫情防控指揮部隨即召開續會。彼刻,林光明突感胸悶氣短難支,又不忍影響討論進程,就兀自起身外出稍作調整。

  討論聲中,他靜默地穿過一個又一個席位,扶著牆壁悄然撤出,最終,卻還是一聲悶響倒地不起。

  會議還是被“打斷”了。

  方向上的領航人、業務上的行家裡手

  林光明於2021年7月到任鹿城區衛健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分管局辦公室、愛國衛生運動、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工作。當年年底,他接手數據組——在此之前,並無相關經驗,到崗之后卻是潛心鑽研業務,跑步進入角色。

  從部隊歸來,扎根過基層,任職過機關,時年51歲的林光明對榮譽看得很淡。“他們才是真正的戰士。”“這幫年輕人很好的,真不錯!”“我一個退伍兵要什麼榮譽?榮譽應該給你們年輕人,要珍惜榮譽、珍惜崗位、珍惜責任。”他時時能得到一些肯定或贊譽,卻總是迫不及待地把關注推給手下的干事們。

  但是,這不妨礙他當好一個數據組方向上的領航人、業務上的行家裡手。

  “不能亂打仗。健全的組織和有序的結構是提高工作質效的基礎保障!”林光明總是拿捏好各類數據的輕重緩急,再做分工部署,讓組員們不至於被連綿不斷的任務批次攪得手忙腳亂﹔在他帶領下,整個團隊秉持“數據不過夜”原則,每天上午7點准時上交簡短明晰的小結,以便明確新一天的工作方向﹔因為經驗老到,他也善於做好糾錯,是數據報告准確性的堅實后盾﹔他也會每天抽空將組員聚集起來做總結部署,時時謀求工作模式的優化改進。

  在氛圍緊張、壓力龐大的數據組裡,林光明風趣幽默的性格別具魅力,時不時會說些笑話段子來活躍氣氛、舒緩組員壓力。新進組的林嫻說:“林局長像是老大哥,我進來就是他在傳幫帶,平時也很照顧我。他出院后我打電話過去,他先是叮囑我照顧好組裡的兄弟姐妹,又是安慰我遇事不要緊張,需要幫忙盡管找他。”

  “都顧著自己安穩,那老百姓的安穩誰管呢?”

  林光明18歲從戎,20年的從軍生涯,讓他的鐵血硬漢的性格印入骨髓。

  同事們將面無血色的林光明架去辦公室,待他醒轉又叫來急救車送去醫院急診。經過檢查,醫生建議他留院觀察。同事高武通猶豫著要知會他的家人,林光明卻連連搖頭,稱三更半夜不必讓愛人操心,不如等他第二天出院回去親自解釋個清楚。

  高武通告訴記者,早在8月18日,就有同事注意到,林光明在開會時總是有揉搓按壓左胸、隻手捶頓腦袋的動作——林光明的心思卻全在數據大任上,對自己的動作毫無所察。組員謝歐戰說:“在19日傍晚的組內會議裡,林局長一反常態,面色凝重,大家看了都忍不住反思是哪裡做錯了,現在才知道是身體不適在硬撐。另外,平時處理數據戰線拉得很長,大家擔心林局上了年紀體力跟不上,總勸他先去休息,他也不聽,堅持要陪著我們把工作都做完。”

  “醫生說指標基本都正常,原來就有的小毛病也跟這次昏厥沒關系,已經很幸運了!”剛離了醫院的林光明語氣輕鬆,可他口中的“小毛病”所指為何卻鮮有人知。謝歐戰說:“林局長平時出行都會帶一個公文包,我們常常看見他從裡面掏出一大包藥,具體是什麼藥他卻從不跟我們提及。”

  對這次暈厥事件,林光明自己卻是看得比誰都坦然。“原來我愛人就一直叮囑我要好好休息,又總怪我沒調劑好。可是,誰不想睡覺呢?都顧著自己安穩,那老百姓的安穩誰管呢?”他說,“疫情防控全區上下聯動,大家都很辛苦,數據核查工作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環節。數據專班工作表面上看是一條條數據,實際上在每一條數據的背后都是一個人、一個家庭。”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