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泰順退休牙醫12年“愛心長跑” 幫800多名孩子留在課堂

吳宏達家中牆上都是榮譽証書以及與受幫扶學生的合影。陳怡攝
騎壞4輛摩托車,走遍溫州泰順的大小村庄,奔波30萬公裡……泰順縣筱村鎮75歲退休牙醫吳宏達,12年如一日,在尋訪貧困生、牽線搭橋尋求資助的路上,腳步不停,成功幫800多名貧困山裡娃結對,留在課堂。
看著家中滿牆的榮譽証書及與受幫扶學生的合照,吳宏達說:“孩子們順利完成學業,大學畢業參加工作,開啟新的生活,才是我公益助學最大的‘勛章’。”他表示,隻要身體還行,他的“愛心長跑”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萬裡走單騎
12年騎壞4輛摩托車
2009年,泰順筱村鎮成立關心下一代基金會,作為會員,吳宏達經常參加送溫暖慰問貧困兒童的活動。“當時慰問的12名失親貧困兒童,來年開學面臨交不起學雜費問題。”吳宏達回憶。正發愁時,溫州一家報紙上首屆征集結對助學活動的新聞讓他欣喜若狂。12名貧困生經他推薦全部成功結對,從此,他正式走上了公益助學路。
到鄉鎮部門、鄉村學校查找貧困生信息,自己挨家挨戶尋訪……無論到哪,吳宏達的懷裡總是揣著筆記本,那上面密密麻麻地記著每個助學孩子的情況,這樣的筆記本已有十幾本。為不讓愛心蒙塵,吳宏達堅持家訪助學對象,他說:“每個家庭我最少要走訪兩次,第一次先了解大致情況,第二次去學校、鄰居家核實。”找線索、核實、幫忙申報,每年周而復始。
12年來,吳宏達跑遍了全縣近百所中小學校、90%的鄉村,尋訪貧困學子的足跡遍布泰順各鄉鎮,光摩托車就騎壞了4輛,累計行程33萬公裡。
截至2022年,他共牽線資助貧困學子800余名,並和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關診所倒貼錢
收獲的要比失去的多
“有困難,找老吳!”在筱村,吳宏達助學的名聲遠揚。有貧困生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他幫忙。孩子們親切地稱他“吳爺爺”“吳老師”。
出身農民之家的吳宏達並不富裕,十幾歲就挑擔做鄉村牙醫,2009年才開了自己的牙醫診所,2014年,他卻毅然選擇關門。“因為經常外出尋訪,顧客來診所找不到人,生意自然就耽誤了,沒什麼值不值得,我覺得收獲的要比失去的多。”吳宏達說。
談起助學的初衷,吳宏達表示:“我家兄弟姐妹6人,為了弟妹能上學,我13歲就輟學了,吃了很多沒文化的虧。”正是這份親身經歷,讓他對貧困生求學的不易感同身受。
如今診所的門店成了吳宏達的愛心助學工作室,以他名字命名的“吳宏達‘五老護苗’幫困助學工作室”醒目地挂在門口。
為了助學公益,診所關門沒有收入,還要倒貼錢,很多人不理解。吳宏達說:“我樂意做善事,這對於我來說是一種享受。”
匯八方熱心人
助學助家助“成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2年來,通過助學活動,吳宏達認識了不少愛心公益團隊,也有很多熱心人士主動聯系幫扶貧困學子。最近剛成功完成助學結對的8名貧困生,就是吳宏達兒子公司的老板看到他朋友圈的助學信息后,主動來認領的。也有曾經受助者家庭加入了資助貧困生的隊伍。
學生家中有親人生重病,他幫忙申請大病救助資金﹔貧困生家房屋是危房,他輾轉找來2萬元捐資幫助建新房﹔貧困生一人撐起的家裡,生活環境差,他幫忙粉刷、整理,每周上門督促孩子注意衛生……在吳宏達看來,助學幫扶不應該只是簡單地給助學金,還要幫孩子們解決家裡的一些后顧之憂,更重要的是要達到精神層面的幫扶,教孩子們生活、做人的道理。
行事貴有恆,長久自芬芳,雖然年齡長了,頭發斑白,但吳宏達說自己的身體還硬朗得很。“我覺得我身體還行,公益助學這條路,我會一直走下去。”接下來,吳宏達打算往大山更深處走,尋訪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