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薄”工作考核位列全市第一
麗水鬆陽多渠道提升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日前,記者於麗水鬆陽縣農業農村局獲悉,截至2022年底,鬆陽全縣村集體經濟總收入2.065億元,經營性收入1.045億元,203個行政村全部實現總收入20萬元以上且經營性收入15萬元以上,在2022年度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工作考核中位列全市第一。
立足特色優勢,發展因地制宜的生態產業是“消薄”的有力舉措。
鬆陽縣裕溪鄉木岱坑村是國家級傳統古村落,村庄四面環山,自然生態環境優良,但農業基礎條件不足,曾一度是省定集體經濟薄弱村。近年來,該村立足本村特色,大力發展“水經濟”,利用扶貧結對單位某銀行資源,在鄉黨委政府的協調指導下,引進外來工商資本合作開發“浙鬆谷泉”山泉水項目。
如今,木岱坑村每年可通過“浙鬆谷泉”項目增加10萬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和12個靈活就業崗位。在用好水資源的同時,該村還利用“窗口期”復墾、大搬快聚復墾、光伏發電等政策紅利促增收。2022年,木岱坑村實現村集體經濟總收入98.93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53.66萬元。
“今年,我們准備把村裡坳背、黃種坑兩處100多畝的荒地復墾出來,結合縣裡的中醫藥產業鏈,進行特色中草藥種植,帶動村集體和村民探索致富新模式。”木岱坑村黨支部書記石華鳳說。
鬆陽縣西屏街道五村的生態花卉種植基地每年能給村集體經濟帶來15000元的經營性收入,也讓不少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讓這個典型的“半城半鄉”村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從家裡到基地上班,5分鐘就到了,工資有4000多元,以前上班騎電瓶車都需半小時。”村民林關福告訴記者,他做了10多年的花藝,在村裡引進了基地后便回到了村裡工作。
在五村,像林關福一樣在基地長期工作的有5位村民,負責花卉的澆水、施肥、管理等工作,此外,不少村民閑時也會在花卉基地裡面打零工,截至目前,該基地帶動本村村民參與務工600余人次。
隨著城市擴建帶來的紅利,五村還通過新建物業樓、農民公寓、入股縣強村公司等舉措,還清了歷史欠賬,每年還能拿出45萬元村集體收入用於村民分紅。
“接下去,我們將進行生態花卉種植基地二期項目建設,建設一個全縣最大的花鳥市場和共享菜園。”西屏街道五村黨支部副書記毛菊芝說,項目建成以后,由村干部、黨員及村民共同參與管理發展,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入。
近年來,鬆陽縣累計投入各類補助資金1.2億元用於扶持“消薄”項目建設,同時每年開展優秀“消薄”項目大比拼活動及村集體經濟創收獎評比等,努力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帶動性的村集體經濟增收項目和優秀案例,通過多渠道、多類型的方式不斷提升村集體經濟的“自主造血”功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