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浙江開化:潮起錢江源 追夢“大公園”

2023年05月05日11:52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前不久,在北京召開的一場項目結題評審會上,浙江開化錢江源國家公園環境教育(研學課程體系)深化設計項目方案順利通過,與會專家對這套課程體系設計給予了充分肯定。

該項目是我國第一套國家公園自然教育體系化研究成果,為國家公園的自然教育研學課程體系研發提供了樣板,項目落地也標志著錢江源國家公園自然教育步入新階段,將為未來全面系統開展自然教育研學活動提供體系化的支撐。

十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作為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唯一的試點區,錢江源國家公園通過大力開展體制改革攻堅、生態創優、科研爭先、社區共建、環境教育,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國家公園建設之路,以創新實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一貫到底 繪就生態藍圖

開化,位於浙皖贛三省七縣交界處,全球北緯30°風光帶內,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浙江母親河錢塘江發源於此。作為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到底該如何推進生態保護?歷屆開化縣委縣政府一直在思考,也不停地在探索。

早在1997年,開化就在全國率先確立了“生態立縣”發展戰略。從此,開化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路向“綠”篤定前行。2002年獲評全國生態示范區﹔2011年被環境保護部正式命名為“國家生態縣”,被列為第三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2013年7月,開化著手打造“國家東部公園”。

對於開化來說,探索推進國家公園建設,無異於“摸著石頭過河”。善於借智借力,是開化在探索重大改革試點中的一條有益經驗。2013年8月,開化就曾舉辦了一場高規格的生態文明專家咨詢會,全面聽取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開化的先行先試得到了國家層面支持。當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了建立國家公園體制,進一步堅定了開化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決心。2015年1月,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委印發《關於印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的通知》,為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指明了努力方向和主要試點任務。

2016年6月,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獲批,成為全國十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之一。改革就是要邊改邊立,2019年7月,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正式挂牌,由浙江省政府垂直管理、省林業局代管,標志著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在長三角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不僅對探索生態文明建設和河流域地區聯動發展具有示范意義,甚至對保障浙江乃至整個東部地區的生態安全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意義。”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常務副局長汪長林相告。

一體聯動 交出改革樣本

啟動試點工作以來,開化縣始終踐行“生態保護第一”理念,加強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系統性保護,創新推出“垂直管理、政區協同”管理體制、集體林地地役權改革、跨區域共同保護等多項舉措,創造了不少“錢江源經驗”。

錢江源國家公園轄區2.3萬公頃的林地面積中,集體林地佔比高達79.6%,實現集體林地統一管理是改革必須直面的問題。2018年2月,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在國內率先啟動集體林地地役權改革,通過一紙協議、一套管理方式,在權屬不變的前提下,規范國家公園范圍內集體林地的生產經營活動,並通過生態補償方式,實現對自然資源的統一管理。

2020年,在集體林地地役權改革基礎上,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順勢推出了農田地役權改革,在村民承諾農田不使用農藥、化肥等前提下,給予農戶每年每畝200元生態補償金,這一舉措的創新出台有效地激發了轄區群眾保護生態的積極性。為鼓勵和發動群眾參與,2023年,生態補償力度進一步加大,補償金額增至每年每畝800元。截至目前,錢江源國家公園林地、農田地役權改革覆蓋4個鄉鎮,包括21個行政村、64個自然村,3199戶10644位村民共享生態紅利。

錢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與安徽休寧、江西婺源和德興等地交界,如何推進一體聯動、實現跨區域共同保護,是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開展中需要破解的另一重要課題。

在連接浙江開化和江西婺源的大鳙嶺之上,由江西省管理的800畝山林“插花”於錢江源國家公園之中。為加強資源保護,2019年5月,開化縣長虹鄉霞川村與婺源縣江灣鎮東頭村率先達成共識,創新設立錢江源國家公園跨省聯合保護站,以權屬不變、屬地管理為前提,配備巡護設備,共建巡護隊伍,共同開展社區發展、特許經營等。

“這種自下而上、村鎮之間開展的跨區域合作保護,效率更高,起效更快。”汪長林說。截至目前,錢江源國家公園已與毗鄰的江西、安徽所轄三鎮七村,以及安徽休寧嶺南省級自然保護區簽訂合作保護協議22份,實現省際毗鄰鎮村合作保護模式全覆蓋。

一路奔跑 向著命名奪牌

建設科研平台、建成科普館、開設智治平台……近年來,圍繞著國家公園的命名奪牌,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也獲得了有關方面的認可與贊賞。

“擁抱森林、走進錢江源……”近段時間,位於開化縣蘇庄鎮的錢江源國家公園科普館內游人如織。每到假期,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觀,欣賞1800余件虫魚鳥獸等各類動植物、菌類生物標本,並戴上VR眼鏡,感受科研人員尋找、保護生物多樣性樣本地的科研活動。“科普館自2022年7月開館至今,已有兩萬余名游客前來參觀學習。”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科研監測中心主任余建平介紹。

除了科普館,錢江源國家公園還完成了基礎管護體系、通訊信息覆蓋、巡護步道、水質監測站、遠程宣教體系、珍稀植物園、暗夜公園、社區環境治理等12個重點項目建設。

與此同時,依托中科院植物所、動物所,浙江大學等科研力量,錢江源國家公園建成了森林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響應學科前沿研究平台﹔通過遙感、林冠塔吊以及地面觀測等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應用,建成“空天地”一體化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融合衛星火情預警系統、無人機防災巡檢系統等八大感知系統,實現對錢江源國家公園全境、重要生態系統以及關鍵物種的長期動態監測,為科研提供了有利支撐。

“去年9月,錢江源國家公園生態智治系統正式上線,極大地提高了錢江源國家公園的信息化智治水平,真正實現了生態資源全方位、精細化保護與管理。”汪長林說。

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效應持續放大,開化的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有效保護,環境質量也得到了明顯提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在化藍圖為現實。目前,開化正在深入實施生態保護修復、治理體系創優、綜合功能提升、文化傳承培育、名山公園帶富“五大行動”,不斷推進國家公園的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全力沖刺第二批國家公園命名奪牌,努力為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山區縣樣板貢獻“錢江源力量”。(鄭霞鳳、余曉群)

(責編:葉賓得、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