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臨海:發揮青年力量 助力鄉村振興

4月5日,“沃野永豐·耕讀傳家”現代農業智播會在浙江省臨海市永豐鎮舉行。活動以“浙裡·鄉村talk”宣講為核心,通過青年力量與智慧農業的深度結合,展現了鄉村振興的青春活力與創新實踐。
在千畝智慧農田的春日圖景中,“浙裡·鄉村talker”崔穎以《春耕黑科技!農田變身“科技秀場”》為題,通過無人機航拍與數字沙盤聯動,詳細講解區塊鏈溯源技術如何為每粒稻米賦予“數字身份証”,並演示數字孿生農場對種植決策的精准支持。“當農田代碼化、農事數據化,傳統農耕正邁向‘可計算農業’新時代。”她的演講引發青年農創客的熱烈反響。
“浙裡·鄉村talk”宣講活動現場。臨海市委宣傳部供圖
某農場創始人郭斯敏以“農機老兵”身份,分享了從1990年單台收割機到如今無人農機編隊的34年轉型歷程。他打造的“主體職業化+規模適度化+操作機械化”模式,帶動周邊上千戶農戶增收。“讓‘小農戶’共享‘大農機’,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這位三屆農技標兵的數字化實踐,贏得在場老農人的頻頻贊許。
活動特邀台州學院植物病理學專家張慧娟副教授現場講授《水稻栽培技術及管理》。作為“台州市500精英人才”之一,張慧娟手握6項國家發明專利,發表60余篇SCI論文,將實驗室成果轉化為田間指南。從水稻抗病基因編輯技術到AI輔助精准施肥模型,她以光譜分析預判稻瘟病的案例,闡釋“綠色種植並非排斥科技,而是以科技重建生態平衡”的理念。
此次活動創新採用“蹲點式宣講”模式,青年宣講團深入田間調研智慧農業痛點。在“沃野問診”環節,針對農戶提出的“山地果園智能管護”難題,宣講員龔莉結合溫州市文成縣“低空+農產運輸”經驗,提出無人機集群運輸解決方案,並同步對接永豐鎮“青年入鄉基金”申請通道,形成“問題發現—方案輸出—資源鏈接”服務閉環。
永豐鎮宣傳委員陳倩表示,青年宣講員通過兩天一夜的蹲點調研,交出了“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答卷。此次活動不僅為智慧農業注入新動能,更彰顯了青年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先鋒作用。(王羽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