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個共富工坊托起600余人家門口“就業夢”
杭州上城黨建引領共富工坊建設

“這幾天早晚溫差大,早上出門買菜的時候天氣還挺涼的,這個帽子戴戴很方便。”接過“巧大姐”共富工坊新制作的手工帽子,杭州市上城區丁蘭街道白馬庄社區的陳大伯喜笑顏開。包括陳大伯在內,最近社區部分高齡居民陸續收到了“巧大姐”共富工坊新制作的一批帽子和拖鞋。這份愛心已經延續了8年,該共富工坊通過承接繡花、剪線、毛邊等來料加工業務,已累計幫助白馬庄及周邊社區300余名婦女實現就業增收。
共富路上一個也不能少。近年來,上城區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共富工坊建設的新路徑,堅持物質共富與精神共富兩手抓,突出“擴中提低”,發揮黨建聯建機制橫向集成、縱向貫通優勢,健全黨組織統領下的職能部門、群團組織、校企、工坊等多方聯動機制,截至目前已建立了17個共富工坊,累計幫助600余人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人均月增收近2000元。
“走訪村民時,他們說想學直播帶貨,我就帶他們一起做了。”丁蘭街道沿山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金華榮是“尚城優品”共富工坊黨支部書記,他主動鏈接社企資源搭建專業直播間,尋找穩定合作的主播團隊,邀請專業老師為村民提供直播運營培訓,摸索出了“黨組織引領、企業助力、農戶供貨、主播帶貨”的運營模式,幫助村民對茶葉、熏雞等當地特色農產品進行線上直播,截至目前工坊已創收70余萬元。
針對殘疾人、失業人員等特殊群體,上城區實施“一坊一策”精准幫扶。“這是我們自己編織的包包,你們看漂亮嗎?”在小營街道“福援啟智”共富工坊直播間內,學員俊俊正在鏡頭前展示工坊的產品。像這樣的原創手工藝品義賣每周都會進行,現直播間已積累粉絲3000余人,通過線上直播與線下集市相結合的形式,這裡的特殊群體學員每月能夠創收近600元。
“別看這600元不多,背后的意義卻不小。”“福援啟智”共富工坊負責人戚雅妹說,他們為學員提供康復訓練和技能培訓,不僅減輕了家庭的照看壓力,也幫助他們重拾融入社會的信心和能力。據了解,該共富工坊建立以來,已幫助6名學員走上就業崗位,分別從事前台、收銀等簡單的工作,平均每月增收1550元。
此外,在望江街道“匠心守望”共富工坊,30余家“望江紅雲”黨建聯建單位發揮資源優勢,依托鄰裡食堂、“益愛星”助殘服務中心等為殘障人士、老年群體提供困難幫扶、專屬崗位﹔採荷街道“荷灣暖咖”共富工坊也提供手工藝品、咖啡、面點等就創業指導,通過創設共富直播間、荷灣集市等線上線下載體,在幫助特殊群體緩解生活困難的同時,更有力促進他們融入社會。在上城,專為特殊人群打造的共富工坊一共有8個,已累計幫助223名學員實現輔助性就業。
發揮黨建聯建優勢,推動企業與村社結對共建,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也是多方聯動機制運行的重要一環。其中,南星街道一黨建共建單位在了解轄區特殊人群的就業需求后,主動與裝飾藝術系畢業的聽障學員簽訂就業合同,在街道“益星”共富工坊成立了工作室。“工作室創作的釉上彩瓷器好看又實用,很受大家歡迎,效益挺不錯,還很有意義。”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我們將持續立足上城實際,聚焦低收入群體、失業婦女、特殊人群等不同群體的物質增富和社會融入,牽引調動相關職能部門資源力量,深化多方聯動機制,不斷拓寬家門口的共富路。”上城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